彭子益医学圆运动学说与气机升降学术源流探讨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0日

彭子益,名承祖,子益乃字,生于1871年,卒于1949年,民国著名中医学者,云南大理鹤庆人。彭子益曾任职清太医院,清亡后,受山西军阀阎锡山邀请,赴山西讲授医学,创办山西省立中医专门学校。后到南京、四川等地,在中央国医馆、四川国医学院任教授。抗战期间,辗转到云南昆明,1938年创办云南昆明市中医系统学特别研究班,并为研究班编写了《唯物论的系统医学》。笔者查考《云南卫生通志》,其中对彭氏创办研究班有载,收录有照片一幅,并载彭氏所著《唯物论的系统医学》。除外,彭子益还著有《实验系统医学》《系统的古中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前两部分别为山西省立中医专门学校、四川国医学院所编写,后一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则是彭子益先生74岁时在前三部的基础上结集修订而成。彭子益先生精研《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私淑清代名医黄元御,阐发了医学“圆运动”之说。深入探究彭子益先生医学圆运动学说,其核心思想是“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将其学说拆解开,其内涵实际包括升降学说及中气学说两大部分,彭氏圆运动学说是对中医升降学说的发展。本文拟从气机升降学说学术源流角度对彭子益圆运动学说探讨如下。

1 《黄帝内经》升降学说

彭子益重视气机的升降,其圆运动思想的理论基础即是中医升降学说。升降学说起源非常早,本质与阴阳动静出入相关。早在《国语·周语》中就记载了西周阳伯父运用阴阳学说解释地震:“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里的阳伏与阴迫、出与蒸,就涉及到了阴阳的升降出入。

《黄帝内经》对升降学说的运用更加广泛而系统。首先,《黄帝内经》认为升降是气机运动的主要形式。只有升降运动处于动态的平衡,万物才能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出入是一切生命的运动形式,有了气机的升降出入,才有了世界万物的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等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那么便神机化灭。因此,生命是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中产生的。其次,《黄帝内经》认为升降是阴阳运动的主要形式。气的动静,即升降出入即是阴阳,正如后世周敦颐《太极图说》所言:“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阳本质是在气的动静运动中产生的,因此升降出入也是阴阳运动的主要形式,从而进一步提出了系统的天地万物生成演化思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再次,《黄帝内经》认为升降是人体之气的主要运动形式。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言脾胃的升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是言人体阴阳二气的升降。

《黄帝内经》的升降学说对彭子益圆运动学说影响极大。如彭子益论阴阳,他认为太阳射到地面上的光热就是阳,地面上未照射到太阳的光热就是阴。阳性主动,阴性主静,动则上浮,静则下沉,阳性是上升的,阴性是下降的,一上一下,阴阳交合,彼此相随,这就成为一个圆运动。又如论五行,彭子益先生认为一年的大气中夏气属火,火实际也就是太阳射到地面上的热,热则上浮,因此夏天大气热浮而属火气。秋气属金,秋天太阳逐渐往南,大气的压力即金气之下降。冬气属水,夏天太阳射到地面的火热,即来年生物的生命之根,必须经过秋天降入土下,再经过冬天,藏于土下的水中,故冬天大气沉而能藏。春气属木,春天为一年的开始,温暖之气交春时升泄出土,草木乃发生,故春气主升。中气属土,一年大气春升、夏浮、秋降、冬沉,升降浮沉,运动一周,即为一岁,即是一个大气的圆运动。故彭氏认为五行即是大气的圆运动,完全从气机升降来为五行立论。

2 《伤寒杂病论》升降学说

《伤寒杂病论》虽未明确提出升降的概念,但在方药配伍中对升降学说多有体现。如小柴胡汤一方最能体现升降理论,小柴胡本为少阳病表里枢机不利所设,药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七味组成,实际可以分为三组。一组是人参、大枣、炙甘草,此三味可以补中,脾胃为升降之枢纽,中气足才能升降清浊。一组是柴胡、黄芩,柴胡升散,而黄芩苦降,合用则一升一降以利枢机。一组是半夏、生姜,半夏本为止呕,但性味辛温升散,故为降中有升;生姜本为辛散,功能发散风寒,但亦能止呕,故为升中有降。如此,即彭子益先生所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中气足,药中有升有降,枢机得利。其余如麻黄汤之发散,承气汤类之苦泄,半夏泻心汤之辛开苦降,皆能体现升降思想。

彭子益对《伤寒杂病论》经方中升降思想彻悟最深,《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古方上篇》《古方中篇》《古方下篇》《金匮方解篇》《伤寒论方解篇》皆以圆运动的升降理论来解析仲景经方。如解理中汤,彭子益先生指出:“此方白术燥中土之湿,干姜温中土之寒,参草补中气之虚。中土温运,胃经复下降之常则吐止,脾经复上升之常则泻止。胃气降则上部气降,头自不痛。脾气升则下部气升,自能行动。中气运则整个升降复,是以诸病皆愈也。”并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医之法无非运轴以行轮、运轮以复轴、轴轮并运三法,理中汤即是运轴行轮之法。与理中汤相对,如解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彭子益以圆运动学说论本方云:“吐血、衄血者,金之降气被火之升气所伤,金之收令不行也。三黄苦寒,将火降下,肺金乃收。运动复圆,故病愈人安也。病愈人安者,四维升降,中气复旺也。此运轮复轴之法。”

3 易水学派升降学说

金元四大家中的李东垣,以及东垣之师张元素对升降学说的发挥最力,不少理论与彭子益圆运动学说有着学术渊源关系。

张元素在《黄帝内经》药物气味理论的基础上来研究药性,明确指出药物有升降浮沉之性,他将药物分为风升生、热浮长、燥降收、寒沉藏、湿化成五类,每味药物以其性味之别各具升降浮沉。张元素的升降浮沉药性论对彭子益深有影响。首先,彭子益论五行、五脏、六气的圆运动,直接运用了张元素药性论中“升降浮沉”的说法,而非《黄帝内经》中的“升降出入”,将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用来说明宇宙、人体的气机圆运动原理,“升降浮沉”也就是彭子益所说的“四维如轮”。其次,彭子益解析方药也运用了张元素的药性之说,如《唯物论的系统医学·药性大概的认识》中说:“人以外之物,皆秉五行之气之偏,故能治人身五行之气之偏之病。偏东方之病,用西方之药,偏南方之病,用北方之药。中医学的药学,必言性者,五行之性也……右胁痞胀,用温升左胁之药;左胁寒痛,用清降右胁之药。”彭子益认为临证治病无非也就是运用药性的升降浮沉之偏,来恢复人体的圆运动。

李东垣先生对升降学说的论述影响更为深远,东垣先生认为脾胃为人体升降的枢纽,他在《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中指出:“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运化万物,其实一气也。”《黄帝内经》中说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而东垣在《脾胃论·阴阳升降论》中说:“清浊之气皆从脾胃出。”此外,东垣先生还撰《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说》《调理脾胃治验治法用药若不明升降浮沉差互反损论》等多篇医论来阐述脾胃升降学说之理,并且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汤、升阳除湿汤等体现升降思想的方剂。彭子益圆运动学说与东垣先生脾胃升降学说颇为类似,彭子益先生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既体现了其对升降学说的发挥,又体现了其对脾胃中气的重视。东垣先生认为脾胃如同人身之枢纽,而彭子益先生认为脾胃中气如同车轴,二者其实是一个意思。彭子益先生同时也重视调脾胃中气之方,如论理中汤,认为“中气运则整个升降复,是以诸病皆愈也”,理中汤是运轴行轮之法。所不同的在于,李东垣先生论脾胃升降,更加重视阳气的升发,他认为只有阳气升发,阴气才能潜降,因此着重研究升举脾阳之法;而彭子益先生既重视升阳,也重视敛阴,如他常用的乌梅白糖汤便是敛阴之法,对苦降类方药论述也颇为精妙。

4 黄元御升降学说

黄元御,名玉路,字元御,一字坤载,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家,著有《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素灵微蕴》《长沙药解》《素问悬解》《灵枢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等医书十一种,学术上重视中气、四维,与彭子益在学术上有明显的学术渊源关系。

《四圣心源》论阴阳变化时说:“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易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彭子益先生也指出阳性主动,阴性主静,动则上浮,静则下沉,静而动则上升,动而静则下降,阳性上升,阴性下降,一上一下,阴阳交合,彼此相随,而成一个圆运动。阴阳上下则有了升降浮沉,升降浮沉一周就生出中气,而中气就是生物的生命。这与黄元御所论有明显的相似点。

黄元御又论五行生成说:“(阴阳升降)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又以阳气阴气的升降来解析四时五行,认为阳气半升则为春,阳气全升则为夏,故春温而夏热;阴气半降则为秋,阴气全降则为冬,故秋凉而冬寒。彭子益五行说则如前所论,从此可以看出黄元御对彭子益有明显的启发意义。又如黄元御说:“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彭子益亦认为四之气太阴湿土之时,地面上阳热盛满,而地面下旧有的阳气亦升上来,地面下非常之寒,火在水上则生湿,寒热相逼,湿气濡滋,故称湿土。黄元御论临证各科病证及主治方药也多从中气升降理论,黄、彭二人的学术渊源关系极为清晰。

5 结语

彭子益是近代民国不可多得的中医大家,当代名老中医李可甚至赞誉彭氏之书为中医第五大经典,称誉彭子益为“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生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综观彭氏之书,其医学思想的核心是圆运动学说,其圆运动学说是对历代中医升降学说的高度发挥,源自《黄帝内经》,取法仲景,旁参易水东垣,承袭黄元御之论,厘清彭子益圆运动学说的学术思想源流有助于更深入研究彭氏医学思想,传承发扬彭氏临证经验。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