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农业旱灾社会风险仿真分析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7日

 

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划定,只取决于特定旱灾社会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的旱灾引发社会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大小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一场特定旱灾的阶段划分都不同。例如:对于较小的农业旱灾而言,累积经济损失一般、人们生活受到影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是此次农业旱灾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即爆发期;对于较大的农业旱灾而言,累积经济损失巨大、人们生活受损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巨大等才是此次农业旱灾对社会影响的爆发期。因此,对于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生命周期的划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信息扩散模型(BASS模型)    

BASS模型是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弗兰克·巴斯(Frank M.  Bass)针对产品或技术的扩散问题所提出的,常被用作市场分析工具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销售情况进行预测。徐选华[“〕将BASS模型进行改进,运用于雾霆社会风险演化仿真研究。本文借鉴该改进后的BASS模型用于农业旱灾社会风险演化的仿真研究,用来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农业旱灾社会风险信息扩散规律。改进后的信息扩散模型公式如下: 为农业旱灾风险信息影响的人数,p为风险潜在感知者从官方渠道了解风险信息的概率,q为风险潜在感知者从自由渠道了解风险信息的概率(p、q取值范围为0一1), M为农业旱灾社会风险影响的人口总量。    

2.实证分析    

运用改进后的Bass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农业旱灾风险在不同参数条件下、不同生命周期时的扩散趋势,以此根据演化过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农业旱灾不仅影响灾区农民,同时对周边地区以及关注灾区的人们的心理和生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该案例农业旱灾社会风险影响人口总量必然大于受灾人数600余万人(来源:中国新闻网),故本文选取M为800万人;此次干旱灾害从2016年春季一直到2017年春季都有相关报道及救援工作,因此本文选择研究时段为2016年3月一2017年2月,即t为0一12;并且根据此次旱灾不同时期的“生命特征”将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周期;五个周期潜在感知者从官方渠道获得信息的可能性呈现抛物线形式,先升后降,于爆发期达到峰值,而从自由渠道获得信息的可能性在孕育期、蔓延期较大,而爆发期由于政府媒体关注度较高,由官方渠道获得信息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本文依次选取P值为0. 1,0.2, 0.8, 0.5, 0.2, q值为0.8, 0.9, 0.8, 0.5,0. 3,见表

将表2的数据带人改进后的信息扩散模型,得到仿真分析的结果,见图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为有效防止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的生成、演化及积聚与放大,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的演化规律及演化过程与路径,得出以下结论。    

(1)农业旱灾自然风险向社会风险的演变,燃烧理论中的“可燃物”“氧气”“着火点”缺一不可,它们对于农业旱灾自然风险诱发社会风险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的演变,一般都会经历“生命周期理论”的五个演化时期,即孕育期、蔓延期、爆发期、衰退期、消亡期;农业旱灾自然风险是诱发社会风险的自然因素与客观原因,农业旱灾自然风险向社会风险的演变是一个逐步演化、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的演化在五个不同阶段的动态扩散路径不同。当农业旱灾发生时,前两个时期即孕育期和蔓延期旱灾信息传播较快,且多由邻里之间口口相传,爆发期信息传播速度达到顶点,且此时官方渠道信息传播全面覆盖,使得后两个时期衰退期和消亡期农业旱灾社会风险影响趋于平缓和稳定,因此,在不同旱灾的不同时期,农业旱灾社会风险传播途径、传播速度、影响人数都不相同,即实际情况下各参数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案例仿真结果表明,此次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的影响趋于稳定状态的时间大约是12个月,其中孕育期和蔓延期的风险信息传播和扩散速度最快,因此政府应在这个阶段加大官方正确渠道信息的覆盖范围,防止虚假信息的误传,做好民众的思想和心理疏导工作;在爆发期,要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救援力度,同时政府灾情的公布和媒体灾情的报道都应更加及时和有效;在衰退期和消亡期也不能放松警惕,要继续控制灾害的影响,加强灾后重建援助,防止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的死灰复燃。    

(二) 建议    

经过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生成与演化的理论探讨与模拟仿真可知道,在农业旱灾风险演化为社会风险的不同生命周期,其外部表现形式与内部本质规律均不同,故本文针对不同时期的农业旱灾社会风险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孕育期是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的萌芽期,外在表现形式上只存在自然气候的相对不正常,其社会影响还未显现,此时,对农业旱灾社会风险应当防患于未然。第一,培养旱灾专业预警人才,提早发现灾害,并进行有效预防;第二,重视相关部门的灾害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灾害常识和灾害意识,促使农民自发自主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如:种植耐旱作物,购买小额农业保险等;第三,完善水利设施,提前备好救援设备及应急粮水,以防持续干旱引发民众短时间内水和粮的极度短缺。    

(2)蔓延期孕灾因子在孕灾环境中持续增长,农业旱灾社会影响范围逐渐增加、程度逐渐加深,进一步向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爆发期推进,因此应当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农业旱灾的社会影响程度。第一,积极启用灾害预警人才,加强灾害有效预报,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并提高民众面对旱灾的心理防线;第二,扩大官方渠道传播信息的范围,增加政府、媒体真实信息的传播与覆盖,以防人云亦云增加旱灾的不良影响,加剧民众的心理恐惧。    

(3)爆发期农业旱灾对社会影响达到最大值,也是特定农业旱灾引发社会风险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关注度较高,风险信息传播速度较快,应采取更迅速有效的方式加以应对。第一,政府及时介人并加强关键时期的社会风险预防,第一时间提供充足物资确保灾民日常生活需求以减少因粮水短缺引发的焦躁情绪;第二,积极运用互联网传播有效迅捷的旱灾风险信息,保障民众知情权〕,及时澄清虚假信息或报道,加强政府与灾民之间的沟通与信任;第三,重大农业旱灾涉及人群广,应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救灾活动中来,协调好政府、社会、个人的减灾工作,同时,加强对救灾物资的传送与发放,防止利益相关者进行暗箱操作。    

(4)衰退期灾情有所缓解,经济损失得到补偿或挽救,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但灾后心理问题及次生灾害危机依旧存在,应当加强次生灾害的监测与预警,这是降低灾害风险蔓延和再次发生的前提。因此,这一时期仍然不能放松警,不能掉以轻心,而应继续给予足够重视。第一,做好灾后恢复与救援工作,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救援,同时应重视心理层面的疏导;第二,加强其他相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控制,如:加强森林防火、防止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预防疾病与瘟疫的爆发等,以防农业旱灾引发次生灾害。    

(5)消亡期社会秩序已恢复正常,但由于发生过重大农业旱灾,其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都增强了,相比于未发生旱灾区,该地区生态更为脆弱,容易再次发生农业旱灾,当然该地区经历过农业旱灾救援工作,相对于未发生旱灾地区来说经验相对丰富,防旱救灾能力也增强。因此,这一时期应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加强旱灾发生区的干旱监测工作,以防旱灾的再次降临;第二,提高旱灾社会风险管理能力,做到当旱灾再次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有序地应对;第三,建立抗旱救灾数据库系统,为未来防旱减灾提供历史依据,也为农业旱灾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