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球重要经济体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刻变革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8日

与“再工业化”浪潮相适应,全球重要经济体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通过构建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工程领导能力、突出科技创新意识等,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以应对新形势下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国际工程教育主要分为美国体系和欧洲体系。

美国:变革中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大力倡导培养工科人才5方面的能力,即动手设计研究、跨学科学习体验、创新创业、全球化视野和服务学习。2%5年美国工程院发表的《培养2020的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提出了“大工程观”概念,要求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追求工程机会,倡导工程学位+(人文学科+社会与管理科学等)+企业联合培养,鼓励通过开发“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十分重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环节,并以实习成绩作为取得学位的核心部分,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工程技术、工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MIT教育的未来》,不仅大力提倡在线学习、建立全球学习者社区,还积极主张亲身实践、实验学习、混合式学习、体验式教学,崇尚追求卓越。2015年美国明确提出未来10年在122所工科学校中培养至少2万名“大挑战工程师”,以解决未来的重大工程问题。

在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变革中,“华盛顿协议"<WA)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WA是由美国等6个英语国家于1989年发起签订的四年制本科高等工程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协议缔约方相互之间承认各方对专业工程教育培养方案进行认证的政策、标准、程序和结果,从而构建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框架。该协议在国际上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目前加人此协议的正式成员国已达18个。

WA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以学生为本”,着重“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标准;二是用户参与认证评估,强调工业界与教育界的有效对接。作为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其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为三大基本理念,与传统的内容驱动、重视投人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大特点代表了未来国际工程教育变革的方向。

德国:德国素有重视高等工程教育的传统,新形势下更加强调以下三方面:一是注重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结合,并侧重于技术和开发研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科技术领域的科研方法,在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兼备熟练和高起点的技术执行能力。二是注重系科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衔接,高等工程教育机构与企业界保持密切联系,面向国家工业化进程和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三是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知识和伦理知识的学习,注重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传承,致力于培养有教养的优秀工程师。

英国:探索实施“三明治”教育模式,学生需交替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首先,学生要完成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所需的认知,接着完成两到三年的学习任务,最后一年完成到企业的实践和实操。2011年英国实施“开放和了解制造业计划”,投资1.25亿英镑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实施专业认证制度,是英国高等工程教育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英国自上而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构(QAA)、英国工程委员会(ECUK)和各领域专业委员会(<Jmvl)三级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确保工程教育专业和学位的质量与标准。与认证制度相衔接实施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注册特许工程师(CEng)、注册副工程师(<IEng)和注册工程技术员(EngTech)三种类型。此外,注意对精密制造、数字创意人才的培养,也是英国高等工程教育变革的一大特色。

法国:早在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就建立了一批专科学校,拿破仑时期直至当下进一步强化其应用功能,如巴黎路桥、巴黎矿校、巴黎高师、巴黎综合理工等工程师学校,这些学校录取率仅为1%0,师生比高(平均1}5),致力于培养精英工程师。它们科研资源丰富,校企合作紧密,其毕业生质量高、就业好、薪酬优。近年来法国成立新型教育机构,出现了以大学技术学院、大学职业学院为代表的新型高等工程教育机构。

在传承特色精英教育的基础上,法国进一步提出“通用工程师”概念,其相应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综合性、多元化、灵活性、整合性与集成性。为此,将学科专业集中,形成“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专业集群。学制上,法国采用“2年预科+3年工程师培养”的5年学制,其中平均实习时间为18个月。法国还非常注重工科人才的国际化培养,通过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使全面实施欧盟一体化所必需的欧洲教育模式(索邦大学共同声明—博洛尼亚宣言—欧洲学分)得以建立。

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全国2368所高校中,设有工科专业的高校占83%,2015年工科本科生毕业人数达118万,工科在校生人数达524.7万。2%7年中国启动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优先支持农、林、水、地质、矿业、石油、核工业、软件、微电子等工科紧缺人才培养。201。年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并在“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2013年中国申请加人“华盛顿协议”<WA),2016年6月成为正式会员。加人WA不仅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世界工程教育,特别是对WA而言也开启了一个崭新时代。2016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一个以工程教育为主题的二类机构“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在中国北京揭牌。

近年来,中国注重产学合作育人,大力推进CIDO工程教育模式,关注产品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全生命周期,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注重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特别是近期,中国以加人WA为契机,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工程教育国际化,建立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更密切的联系机制,同时也为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澳大利亚以及东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国,在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上也独具特色,享有较高声誉。澳大利亚的教与学模式丰富,内容更新较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过程强化“情景式”实践教学,采用完全学分制,严格学业考核;注重通过项目课程强化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培养。

日本注重学生实践锻炼,实行“工业实验室”为主和“产官学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注重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密切配合,并开发出产学合作的企业本位模式。韩国强调工程教育向需求者(产业界)要求的以技术创新为主的培养体系靠拢,设立工学教育认证院(ABEEK),实行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完善产学研管合作体系,成立了光州科学技术院、韩国科学技术院、产学协会、公共技术转让联盟,以促进工程技术的开发与转化。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