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文本历史性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0日


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学文本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因此也被认为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映。在《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一书中,张进对“文本的历史性”的涵义进行了较为具体完整的概括。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指“一切文本(包括社会大文本)都具有社会历史性,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体制、阶级立场的产物(张进,2004)”。对于一部文学文本,我们通过作者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文本问世时的历史背景,就能看到文本问世时的时代特点。通过一部文学文本可以看出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特点,同样,一部作品的不同时代的译本,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点。

本文通过《格列佛游记》的两个不同时代的译本,对文本的历史性这一特征进行阐述。两个译本一个来自张健,翻译时间为20世纪40年代中期,于1962年出版;另一个来自王维东,出版于2015年。

原文:The empress, and young princes of the bloodof both sexes, attended by many ladies, sat at some dis-tance in their chairs; but upon the accident that happenedto the emperor's horse, they alighted, and came near hisperson, which I am now going to describe.

张译:皇后和年轻的亲王、郡主带着许多贵妇都坐在稍远的地方的轿子里;是皇帝的马出了意外以后,他们就下了轿,来到皇帝跟前。现在我要描述一下皇帝的容貌。

王译:王后、年轻的王子和公主们,坐在稍远地方的轿席上,身边还陪伴着一些身份高贵的女士。国王的马发生了意外,人们就都下了马向他围拢过来。

在称谓方面,张健译本翻译年代相对来说比较久远,当时新中国尚未成立,虽然已经步人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封建传统思想仍然占据当时人们的思维。所以将empress, young princes of the blood of both sexesemperor翻译为皇后、亲王、郡主和皇帝符合那个时代的语境,也比较符合当时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马永波译本于2015年出版,现代西方观念已经为大众所熟知,读者对西方的文化、生活都已有大概的了解,将这些称谓译为王后、王子、公主和国王,显然非常符合西方用语,读者读起来也觉得非常自然。

另外,张健译本将which I am now going to describe翻译为“现在我要描述一下皇帝的容貌”,而马永波译本则直接略去不译,转而直接描写皇帝的仪容。前面提到,张译时间较为久远,翻译方法较多侧重逐字逐句都要译出来,相对保守;马译跟我们生活的时代非常贴近,这样安排给人简洁明了的感觉,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气息。

尽管这两个译本在内容上并无太大差别,但是由于它们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翻译的,因而内容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这也就意味着读者能够在文本中看到作品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的缩影。从这个层面上说,译本并不是孤立的,在不同时代的译本里,读者还是能一窥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等真实状况,译本成了一种另类的保存历史的方式。由此可见,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提供的并不是一种对文本所处历史时代的回归,而是一种对它的阐释。目历史的文本性在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看来,历史不再是是由客观规律所控制的过程,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还原”,他们把历史和文学都视作具有“文本性”。由特定文本构成“历史的文本性”是指“只有依赖保留下来的文本,人们才有可能去了解过去”,也就是说人们必须通过文本这一载体才能了解当时的历史。

美国文艺理论家海登·怀特(1993):“历史不仅是指我们能够研究的对象以及我们对它的研究,而且是,甚至首先是指借助一类特别的写作出来的话语而达到的与‘过去’的某种关系。”因此,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作一个文本。海登·怀特(1991)还进一步论证道,不论历史事件还有指代其他的可能,它们都是实际上发生过的,或者被人们认为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事件。但是,它们都不再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到的事件。对于这样的事件,为了让其成为能够反映历史的客体,人们就必须用某种自然或专门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仅凭这一特征,人们就有足够的理由说历史是一个文本。

《格列佛游记》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但其中每个部分的情节实则都影射了英国当时存在的社会弊端以及种种社会问题。第一部分游记“小人国之旅”影射了英国当时激烈的党派纷争导致人民生活岌岌可危;第二部分“大人国之旅”则通过大人国国王之口对英国存在的询私舞弊、侵略政策和法律缺乏公允等社会问题加以讽刺;第三部分“飞岛国之旅”暗指英国统治集团欺凌压榨爱尔兰人民的现状;最后一卷慧胭国游记影射了现代文明对人们的腐蚀,人民函待理性与美德的熏陶这一需求。有句话叫“艺术高于现实,但也源于现实”,通过这一文本,英国当时那段历史的种种社会问题影射于文本中。人们进而了解到那一段时期英国的社会现状,这就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文本性这一特征。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