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初探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1.引言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大学体育课程从目标、内容与教学等多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有多少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的旅程,有多少指导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又有多少真正实现了体育技能的传授与发展,值得思考。能不能用一种整体的眼光来对课程改革进行把握,为此,尝试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体育教学的实施与针对体育教育的指导性文件,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建议

2.体育课程改革中的系统问题分析

2.1系统论的体育教学理解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性,用数学方法定量的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利一学。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也既是说以系统论的教学模式的角度来探讨教学改革的对策。而体育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结构模型。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任何一次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是由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教学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模式基本构成要素。它们的相互作用与协调构成了体育教学实践的发生

2.2体育教学中的系统问题

2.2.1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培养的不平衡

“终身体育”的提出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大创举,体育教育理念上已广泛认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培养“意识”有余而培养“终身体育学习能力”不足的不和谐现象。体育运动贯穿于生命全过程,无法预测时代与年龄赋予终身体育的一切,但应该教给学生可以用行为表现出来的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与个体年龄和心理同步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体育学习能力。面对“终身体育意识”只能停留在意识层面上的现状,又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中小学体育基础教育本身不完善与不规范,使大学生体育知识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这种状态限制了大学体育课程只能是尊重学生“兴趣”以“选项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几项运动项目的方法,激励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行为(参与运动)的发展,内容与形式只能是在运动技术与方法层面上的初级重复。(2)体育课程的研制者与实施者对“实质性的体育运动能力与体育学习能力”研究的不足,使得“终身体育”只能在“意识”的跑道上兜圈

2.2.2体育课程实施中客体与主体的认识误区

体育课程最直接的实践活动对象一教师与学生,教师应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一主体。置身于学校体育的现实中,必须看到,当前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与其他课程水平是不同步的,还处于初级状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结果只能是双方都处于被动状态,只会让体育课程对文化的传承走人一个怪圈-一“主体”力不从心,发挥不了作用,“主导”心有顾虑不敢“放纵”,必然抑制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课程的实施与发展。由体育课程研究者、体育教学第一线教师从人体生物水平、体育知识水平、体育运动心理水平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接受体育课程文化的教育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2.2.3学习效果过程性评价的偏离

近年来,在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的公平、合理性理念中,过程性评价已悄然成为主流并趋向唯一。《纲要》中课程评价第21条“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人评价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学生评价改革已从以“甄别选拔”转向“促进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课程评价”中指出:“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分的投人到“过程评价”,盲目否定“甄别选拔”。因为“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是一些人性化的评价,欠缺有效性、可靠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易使过程评价空洞的游离于课程评价实践外

2.3系统中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问题

2.3.1“社会适应目标”值得商榷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目标第3 ,4条“社会适应目标”是基本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这应是一种社会心理表现,应属于社会心理学范围并包括在“心理健康目标”之内。思想意识层面的心理表现要求的过分强调与目标误解容易使课程偏向了重文轻武的方向,造成其他基本目标与主要目标难以实现

2.3.2“三自选择”过于理想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结构第9条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面对当前大学生体育知识水平的初级阶段、高校体育课程实施条件的不足,提出“三自选择”是不完全可行的,只能是一种纯理论的理想和努力的目标。如何“开放”、“探究”、“三自选择”?应该直面当前大学生体育知识水平与技能基础、体育课程实施的时空、体育资源和体育环境。一方面,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全国没有几所高校有条件(人文条件和物质条件)去实现开放与探究性的体育教学;另一方面,作为课程,它有传承文化的基本属性,是一种教育活动,应该有计划、有目的。面对“三自选择”,应冷静地思考大学体育课程实施的现状,不能过于理想化,以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系统论对体育课程改革启示

3.1体育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首先是从系统论的金字塔的顶点来把握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对其的实际贯彻。指导性文件的下达是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发令枪,规定了改革的方向,在模式中处于顶点的位置。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体育教学模式以理论为基础,同时又是教学理论的可操作形式的具体体现。因此,对指导实践的理论应负于重要的使命,加强对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审视和重视指导性文件是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外在表达形式,对它的描述要慎重为之,以免出现在《纲要》中的表述问题和认识误区。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避免一味的从理论和指导思想出发,造成教学实践中的思维片面化,培养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学生却不具备“体育运动能力”。同时也要避免指导思想的过于理想化,做到对指导思想的实践性理解,也就是要从事实的情况出发来实施指导思想,例如对“三自选择”实际应用的正确认识,要做到对具体学校自身条件和师资力量的评价,避免造成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错位和理论脱离实际情况

3.2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体育教学的中层模式中的各种教学要素通过教学过程而形成有机的、稳定的整体,而在模式中层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模式,每个子系统模式又组成稳定的整体结构,而每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为了具备一定的功能,完成一定的目的,就要反求于教学结构、设计、安排和改造教学模式。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它的功能在于使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不断地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这也正是“过程评价”的来源之一,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把教学目的和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培养兴趣、增进健康的目的

3.3多样综合化应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统一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正面临着全面的改革,而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部分。在整体模式的底层,体育教学面对的是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任务的复杂性,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学生的个体性和评价复合性,必然要求体育教学模式多样综合化的应用。既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又要充分的解放思想,运用现代利一学体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选择,做到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

4.结论

体育教学改革中对实施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历史可以看出,不同时期所提倡的不同形式与风格的体育教学模式,都相应的受到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指导思想的影响,本文则把指导性文件和思想纳人模式之中,作为金字塔的顶层模式结构中的理论指导部分,可以看出,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一定要与体育课程的发展的紧密结合,整个系统模式中的各个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目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终身体育”,育体与育心相结合,出现了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快乐体育”、“情境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等,但这些还不足以达到改革的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尝试,以期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体现出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手段相适应,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相适应)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