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形势下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及实践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6日

随着国家政策方面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事业的日益重视,我国基层医疗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首次确立了基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中央财政将陆续安排240亿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并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摆放在五项医改的重要位置,以最终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

我国卫生体制随着医改的不断深人而逐步发生着变迁,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的紧缺,不仅是现有数量上的缺乏,而且其专业素质上更有待提高。基层的社区和卫生院严重缺乏预防医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才。长沙医学院作为湖南省基层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是将来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主力军。为提高预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笔者所在学校不断梳理预防医学木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旨在培养适应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木专业改革实践中取得一定的阶段J吐成效。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成为适应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和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人才队伍,因而学校加强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质是对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院贯彻执行学校的“银发”工程和“蓝青”工程,以此引进人才,壮大师资队伍,保证教学仟务的完成。学院及各教研室都制i丁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1.以老带新

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一丝不苟的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教风,从备课、准备教案、预讲(预做)、讲课等多个环节进行指导,加快对年轻教师业务上和思想道德等素质上的培养,尽快达到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

2.以科研促师培

学校采取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活动促进师资培养,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达到以科研促师培的目的。

3.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通过集体备课、预讲、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分段,青年教师承担部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达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师培养的目的。

4.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

学校采取鼓励、激励的措施,采取对外交流、培训、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

5.强调青年教师政治素质的培养

学校制定授课教师的行为规范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学校坚持育人为木,德育为先。为了改变以往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重智轻德”的问题,学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教师教育学生应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教师课堂中的教书育人、教师和学生课外沟通交流、开展相关活动作为切人点,展开讨论、分析等,实现循循善诱的引导感化。学校加强思想政治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教学,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人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军事训练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

三、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发展学生能力就要全面综合提高其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为此,我们进行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仅注重预防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上。我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教学作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构建新医改形势下预防医学木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新模式由如下五大块教学平台共同构成。

1.理论课平台

学校根据《木科医学教育标准》重新分类设置,不再笼统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当前医学交流的理论平台可分成五部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理论,生物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学校根据课程类别的不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做了不同的要求,理论课的讲授方法对应的做了部分改革。

2.实验课平台

实验的开出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同时要求所开出的项目具有一定的设计性和创新性,还必须强调实验室操作与现场结合,教会学生基础的现代化仪器操作和分析方法。

3.基地实习平台

基地实习平台是根据目前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严重缺乏现状为今后学生就业搭建的平台,主要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习。基地的实习时点和时长根据疾控部门的工作特点做出相应调整和延长。

4.毕业专题平台

与很多学校放弃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相反,笔者所在学校认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工作经常需要参与课题的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等。该平台的毕业考核以课题论文的形式完成,综合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流行病学方法的应用、对统计方法的操作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5.课外研学平台

该平台侧重于促进学生融人社会,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笔者所在学校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外研学机会,提供学生科研交流途径,如科研讲座、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大学生创新性研究、参与各种社会性的课题等。

四、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

根据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我们制定了合理、适用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基础、临床和预防医学“三基”知识的,能够胜仟疾病预防控制、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工作的,从事公共卫生实践、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流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居民健康的专业卫生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构建的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构建“一体化、多环节、分阶段”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体化是指将预防医学多门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统一重组和归纳,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各学科相关实验项目的内容和方法,形成包括专业课程多项内容一体化的实验课程体系。多环节是指教学过程中综合实验教学、临床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个实践环节。分阶段是指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为  “四阶段”模式。第一阶段,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学生接受基木操作技能训练,初步掌握实验室的分析技术与原理;第二阶段,通过各专业课的实验教学,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木操作技能、iw精仪器的操作,同时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第三阶段,通过创新性课题、德育实践课题及毕业课题设计等的实践教学,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科学地应用于课题研究,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和创新的能力。第四阶段,通过临床和专业实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木理论知识及基木技能。

2.强化毕业专题的实践作用,重视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是木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学生重要的毕业考核模式。为了规范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开设科研设计、文献检索等课程,学校举办选题、开题报告、课题设计和论文写作等讲座,学生独自完成综述撰写、课题设计、课题研究、资料整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木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学生早期社会交际能力的体现,是学生运用预防医学专业知识指导实践能力的体现。

3.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造意识是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核心成分。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以解决将来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理论教学中引人创新思维理念。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以课木上的知识为起点,结合木学科最新进展,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和科研过程,将初步科研思路的培养融人教学内容中,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和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创新氛围。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的兴趣组织课外实践团体活动、科研交流和学习等,教师鼓励“学有所余”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调动学生钻研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发展自身兴趣和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团结和实干的团队精神。

五、初见成效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承担了各级创新项目或课题。余项,多次获得湖南省等各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笔者所在学校学生还曾受聘于中国疾控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美沙酮康复关怀项目(MMT.Care )》科研项目团队,参加了省内的科研调查活动。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利用自身知识服务社会,开展社区义诊、艾滋病防治宣传等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已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输送了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骨十力量。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学校继续加强教师队伍的师资建设,坚持育人和德育兼顾,秉持能力为重,兼顾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较好地实现了培养适应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我省卫生系统的深人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为早日实现人人享有木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宏伟目标贡献了力量。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