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 资源优化的政策建议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3日

北京城市副中心担负着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城市核心区人口疏解的重任,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优良的生态和生活居住环境。教育资源优化,对整体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力,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能否实现“职住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梳理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一,进一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加强对引进资源的持续支持。城市副中心的教育资源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能仅仅依靠引进几所名校。将名校资源引进来后,要切实加强通州新校区与主校区之间的实质性合作,避免流于形式。在北京市实施人口和生源调控导致教师编制难以增加的背景下,要想方设法对城市副中心引进优质师资给予政策支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通州新校区的建设给予持续关注,政策支持要追踪跟进。注意加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

第二,改变优质教育资源在运河核心区聚集的现状,新增优质教育资源向其他区域倾斜。在城市副中心大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原有教育资源质量的同时,那些没能参与教育资源优化升级的学校,相对处于发展劣势。今后要在协同发展区、生活配套区和发展备用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要在这三个区域以外的通州其他区域开力、校区或分校,鼓励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口支援和扶持这些区域的学校发展。对这些区域的学校发展给予一定的扶持,缩小它们与运河核心区教育质量的差异。

第三,调动市场参与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运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城市副中心建设是一场政府主导行为,但归根结底要在市场化竟争中检验其建设质量。鼓励民办学校参与城市副中心教育资源建设,对在城市副中心办学的民办学校给予放宽准人、加大政策扶持等,鼓励它们提高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多样的教育选择,建立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互竟争、共同发展的格局。探索公办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力、学积极性。

第四,规范优质学校的人学程序,增强普通市民的获得感。北京城市副中心引进大批优质教育资源,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对一些普通市民而言以往“遥不可及”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今就在家门口。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管,确保这些优质学校的招生人学程序规范,确保普通市民能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获得实惠。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