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满意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城建学院建筑智能化专业为例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6日


0引言    

2004年,某电影中的经典台词:02i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话,更适用于中国经济转型新动力推动下的行业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影响着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能不能顺利就业、对口就业;能不能被企业所认可;能不能与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供需关系?这些问题决定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怎样培养出企业满意的人才是每个高职院校倾力思考的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我认为,高职院校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它也是校企双方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下面我以辽宁城建学院建筑智能专业为例谈一谈企业满意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1以科学定位为前提,培养企业岗位紧缺人才    

高技能人才应来源于紧迫的产业市场需求,建筑智能化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充分依托辽宁地区产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面向智能建筑行业,以能力为本位,重点培养能从事安全防范工程、消防报警及联动工程、楼宇设备自动控制工程、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智能楼宇管理等工作需要的“懂技术、会施工、会维护、能管理”、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由于建筑智能化专业对人才培养定位准确,学生就业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成绩,3年来学生的首次就业率达到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80%。  

2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培养企业满意人才    

基于学院“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专业市场调研与人才需求论证,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行了“1453”人才培养模式。"1”合作:深化校企合作;"4”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企业人才规格、人才培养过程对接岗位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环境对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5”结合:专业办学校企结合、教师授课专兼结合、教学模式产学结合、教育成果双证结合、培养过程工学结合;"3”是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3段递进。    

2.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实现我院“毕业就上岗,上岗就顶用”的办学宗旨,专业办学采用“双融、共育、三结合”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双融:指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将企业岗位从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双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岗位从业标准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依据,企业文化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基础。共育:指人才培养做到培养方案共商,培养过程共管,培养效果共评,培养结果共享,最终实现人才校企共育,体现校企深度合作。三结合:指校内课程体系和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实现授课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实现工地现场技能与校内学习场景设置无缝对接;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实习任务与实际工作内容无差异过渡。    

2.2“课、证”一体,提升就业、择业竞争力    

专业以智能化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构建了“以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及考证内容融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纳入实训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通过专业技能考核检验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成效,学生在毕业时既获得毕业证、又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实现了学生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学院组织每年职业技能鉴定和岗位资格的系统培训和考核,本专业毕业生中,“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2.3“学、训”交替,岗位能力“三段递进”    

专业《单片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控制器与组态技术应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Pl,c控制器应用》等多门专业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授课,学生边学边做,课堂教学除使用实训设备进行真实场景的实践操作外,还搭建了Proteus,Multisim7,BOSON,EDA等仿真软件教学平台,学生边学边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实现单门课程的“学、训”交替,强化专业基础能力的训练。    

针对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开设《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电工基本技能》《电气控制柜安装配线实训》《建筑供配电成套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安全防范技术》等实训周,学生对相应课程及专业核心技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实现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学、训交替”,强化专项技能的训练。    

《消防报警及联动工程》《安全防范工程》《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预算》等核心能力课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专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订了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就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思路、实施建议等问题做了详细说明,使课程项目教学有章可循;核心能力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将专业教学内容重组为若干个典型工程项目,并以完成该项目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项目团队管理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收集信息、设计方案、施工安装、施工预算及运行调试等工作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的岗位能力的“学、训交替”,强化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结合现场实际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通过轮岗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课程体系的“学、训交替”,强化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      

2.4“课、岗”合一,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依据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行业的调研、分析,确定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兼顾职业迁移能力培养,设置了针对职业岗位的《安全防范工程》《消防报警及联动工程》《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施工》《建筑设备监控工程》五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授课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按照企业实施项目的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组织模式进行教学组织,实现教学目标“岗位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环境“工厂化”、能力考核“工程化”,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2.5“一专、多能”,拓冤就业渠道    

专业主要面向建设行业培养“懂技术、会施工、会维护、能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重点面向安全防范工程施工、消防()工程施工、楼宇自控系统施工岗位等培养核心能力的同时,通过拓展课程、学术报告、技能竞赛等形式,培养面向智能化楼宇管理岗位、建筑供配电、消防工程施工岗位的职业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变化,拓冤就业渠道。    

2.6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系,培养职业精神。    

①制定以企业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岗位通用能力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主导的培养体系,并将岗位发展趋势融入教学设计当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授人以渔。    

②通过专题报告、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学分等方式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③以社团、学生活动、社会实践等为载体,广泛开展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学生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学术理论帮助;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学会处理相关问题。    

④通过开设哲学、艺术鉴赏、插花、茶艺、旅游导读等选修课程,陶冶学生情操,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企业满意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它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更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