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可变:道教哲学人性论对管理哲学人性论的启迪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2日

严格意义上的管理学来源十西方,其管理哲学涉及人性的观点有X理论,Y理论和Z理论。美国麻省理土学院管理学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Douglas McGregor)指出,管理者一关十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一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他认为,有关人性假设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本上消极的X理论(Theory X),另一种是基本上积极的理论(Theory Y)。日本学者一威廉·大内在比较了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不同管理特点之后,参照X理论和Y理论,提出了所谓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主张综合运用X,Y理论。但这三种理论事实上都以人性不可改变为前提。在此基础上,1970年,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约翰·莫尔斯(J. J. Morse)和杰伊·洛希(J. W. Lorscn)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了超Y理论,即要求把土作、组织、个人、环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权宜应变。这已经向挑战人性不可变的方向迈出了一步。接着,美籍华裔哲学家成中英根据儒家哲学提出了基十人性可变的C理论。    

事实上,人性可变在中国哲学中并不仅仅是儒家的主张,道家、道教哲学同样有这样的主张并有系统深刻的论述。人得改变本性而得道,这是道家、道教的基本观点。其根据和可能性的探讨,是道家、道教哲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把道教哲学中的这部分内容称为道性论。道性论是从道的本体论过渡到人生修养和精神超越的理论中介,即从天人合一经天人相分重新回到天人合一,本质上是道教生命哲学的一部分。一言以蔽之,道性论是道教本体论的引中,是本体论的升华,也是本体论的历史归结。    

一、由天道到人性    

()天人之际    

二、桩子·天地》说:“故通十天者一,道也;顺十地者一,德也;行十万物者一,义也;上治人者一,事也;能有所艺者一,技也。技兼十事,事兼十义,义兼十德,德兼十道,道兼十天。”这是一个循环的结构,即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又重新返回到天人合一。具体来说,就是由天道来理解物的产生的本源,就万物的运动变化来理解天道的本体,合理利用人身之外的万物来促进个体生命和社会的发展,这本身就是遵循天道,就是与人、物的本源和本体相统一。也就是说,人由自然的本源来,也要回归到自然的本源去;人是受自然的本体的驾驭而生,也要遵循自然的本体而存。人的生存,无非就是天道显示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罢了。道教也是如此。成玄英在《庄子疏.序》中阐述《庄子》的思想结构时说:“内篇明十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十理事。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但立教分篇,据多论耳。”谈到各篇的思想顺序时《庄子疏·序》说:‘所以(('遥》建初者一,言达道之士,智德明敏,所造皆适,遇物逍遥,故以《逍遥》命物。夫无待圣人……故能大齐十万境,故以《齐物》次之。……可以摄卫养生,故以《养生主》次之。……可以处涉人间,故以《人间世》次之。……内外相冥,故以《德充符》次之。……可以匠成庶品,故以状宗师》次之。……既而驱驶群品,故以《应帝王》次乙《骄拇》以下,皆以篇首二字为题,既无别义,今不复次篇也。”

可见,成玄英是把桩子》的思想视为贯通形而上和形而下、宇宙论和心性论的完整、完全的体系来看待的。其中,宇宙论是心性论的基础和根据。这个思想,《太平经钞一部》表达得很明确:“夫一者一,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既然这样,对“一”的探讨就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人安身立命的问题。对此,杜光庭说:“穷极万物神妙之理,究尽生灵所0之性,物理既穷,生性又尽,以至十一也。

“一”既是宇宙的本根,也是人的终极的归宿。对此,徐复观在《中国人性论史》中分析说:“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十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 fzl ss道教则把这一点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要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而且要使个体生命与道一样永恒长存,即得道成仙。    

三、天人关系是道家、道教关心的问题,天人合一是他们都赞成的。道家、道教这种关十人的实际生命体验的问题,实际上是天与人的关系问题,即天人怎么沟通的问题。      桩子.山木》提出了“人与天一也”的命题,并解释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庄子·达生》也说:“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庄子所谓的天,都是无为而自然之意。他的天人合一实际上是“以天合天’(《庄子·达生》),人被忽视了。

老庄对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很好,所以被批评为“蔽十天而不知人”。翟下道家对此已经有明确的认讥《管子·心术下》说:“一言触之,上察十天,下察十地 77“察”是人去“察”,这就引入了人《管子·内业》也说:“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春秋冬夏,天之时也;山林川谷,地之财也;喜怒取子,人之谋也。”这样,天、地、人被联为一个整体,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有所体现。总体来说,在处理天人关系上,道家是从天道推衍出人道。道教方面,《老子河上公章句》主张:“儿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想尔注》也说:“有道精,分之与万物,万物精共一本。”由十天和人都有“儿气’‘道精”等共同的本源,所以:‘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人君清静,天气自正。人君多欲,天气烦浊,吉凶利害皆由十己者一。 此后,道教因修炼之术的不同而分为外丹与内丹两派。

外丹主张服食丹,视实有的物质性的丹为道的化身,服食后就可以得道,像道一样长生不灭。为此就必须说明这何以可能。所以,华阳复在《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中提出了“天人一贯”的命题。天既然与人一致,那服食与天相同的丹当然就可以与天一样不朽。那么,在具体操作上,就要如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替魏伯阳表达出来所说的:“撰《参同契》者一,谓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

所谓“天地造化”,即《庄子.大宗师》所说的“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这就是说,修丹要遵循天地生化万物的机理、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至十内丹学,因为它要解决人的生命永恒存在的问题,而人生活十天地自然之中,与自然的阴阳消长、动静循环的运动变化过程息息相关,所以它强调要本着天人合一的核心原则,通过依时、合节、推气、测候,以铣艾为准则,精确地把天地万物顺而产生的程序和运动变化的节律、周期、规律搞清楚,然后颠倒它来指导炼内丹,掌握气机变化中的衰旺、升降、浮沉、清浊,从而“与万物消息十生长之门”,甚至要把天纳入自己的心中,正如《黄庭内景经.释题》所说:“黄者一中央之色也。庭者一四方之中也。

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口黄庭。内者一,心也。景者一,象也。外象谕,即日、月、星辰、云霞之象;内象谕,即血、肉、筋骨、藏府之象也。心居身内,存观一体之象色,故口内景也。; fal n无论是道家还是道教,为了使自己坚定信念、取信十人和进行修炼,必须以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作为自己价值论的基础,遵循天道。道教在具体修炼上把遵循天道作为人道,在修炼的总体方向上又企图逆反天道散生万物的方向而回归天道,从而把道家法天道以成人道的思想内在地包容进来,这就好比逆水行舟要识水性一样。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