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进化心理学理论范式的基本内涵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31日

一、 进化心理学的学科观

以人类生存、繁衍等进化问题为研究主题

进化心理学以进化论为指导,把心理学拉入到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其认为心理学应该属于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基于这样的科学追求,它认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应该框定在人类生存、繁衍等进化问题的范围之内。因为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在心理机能的划分上具有人为性和非自然性,缺乏一个划分的标准。在这种随意的、非自然的划分方式下,我们的心理机能变得支离破碎,对心理学的发展也具有误导之嫌。在进化心理学家看来,只有以生存、繁衍等适应性问题为研究划分心理机能的标准,才能够避免传统心理学研究方式的非自然性的困境,所以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也就应该框定在生存、繁衍等进化问题的范畴之内。 

进化心理学所主张的生存、繁衍问题指的是人类进化历史进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这些适应性问题包括:生存和成长问题,包括食物的获得和居所的选择;择偶问题,包括男女择偶偏好,进行繁殖所必须的性行为;抚养问题,包括亲代抚育;帮助遗传亲属的问题和社会问题,包括亲属以及非亲属之间的互助行为,攻击行为,两性冲突以及社会地位等问题。

以揭示适应的心理机制为研究目标

在进化心理学家看来,心理学之所以要研究这些适应性问题,归根结底是为了去揭示各种各样的适应性心理机制。进化心理学确立这样的研究目标,其理由在于,传统心理学研究范式未能完整的揭示人类的心里机制的“为何”性以及人类的本性,仅仅说明的是人类心理机能的“如何”性。譬如,心理主义范式只注重本能,行为主义范式只注重外部环境,信息加工范式虽然重视探究人的内部心理机能,但是它们依然关注的是心理机制能够用来干什么这一问题。因此,在进化心理学家看来,心理机制的探讨研究不仅仅是要说明其“如何”性,更应该去说明心理机制的“为何”性。

人类的大脑中存储有多种多样的进化而来的适应性心理机制。但是总体看来,心理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生存问题有关的心理机制,譬如抗菌假设、狩猎—采集假设等。另一类是与繁殖问题有关的心理机制,比如男女择偶偏好机制等。

二、关于心理学研究的元理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基于两条基本假设进行,“即:有机体(自然,及其一切部分和方面)是在进化过程中由自然选择的作用而历史地形成的;历史形成的有机体的一切方面,都对维持有机体的存在具有积极意义”(车文博 2004、2005)。

他的生物进化论主要包括两大基本理论:自然选择理论和性选择理论,这两大基本理论都拥有同一个基础过程——因遗传差异而导致的差异繁殖成功率。 自然选择理论则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变异、遗传和选择。在自然选择理论的三个部分中,变异是进化过程正常运作的一个必要部分,它为进化提供一种“原材料”;遗传则是那些有助于有机体生存的变异了的设计特征传递给子代的一种途径,只有遗传了的设计特征才能够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选择则是自然选择理论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只有被选择下来的设计特征最后才会稳定的遗传给下一代,最终帮助更多的后代生存下去。 

然而自然选择理论依然有着某些不足,其无法解释一些让人迷惑的现象,例如孔雀的羽毛、鹿茸都不利于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相反还会加剧其生存的危险度。对此,达尔文提出了性选择理论,其指的是生物有着一种通过增加自身吸引力来获得异性关注的倾向。该理论有同性竞争和异性选择(择偶偏好选择)两种运作方式。同性竞争是指同性双方为获得与异性交配的机会而相互竞争。异性选择是指如果雄性身上拥有一些雌性所需要的特征,那么雄性获得配偶的机会更大,反之亦然。

达尔文的两个基本理论对进化心理学产生重要的影响。自然选择理论为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生存问题的心理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涉及的是进化而来的有利于有机体生存的适应器。性选择理论则正好为进化心理学中繁殖问题的心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它涉及的是进化而来的有利于有机体繁殖的适应器。总体而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进化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石,为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以及行为提供了概念工具,直接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框架在了人类适应性问题的范围之内。然而其并没有指出人类遗传的载体是什么,缺乏稳固的遗传理论。虽然后来孟德尔提出了遗传是“颗粒式”(Particulate),但是依然没有指出这种载体具体是什么,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汉密尔顿提出的内含适应性理论,威廉姆斯的澄清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理论才真正的指出遗传的载体——基因。

汉密尔顿和威廉姆斯的理论

内含适应性指的是个体行为或影响的某种特性,汉密尔顿认为内含适应性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经典的适应性——个体保证自己基因能够成功遗传给后代的繁殖率,另一部分是个体通过对自身亲属施加影响,从而帮助其亲属成功把基 因遗传给后代的繁殖率。只有这两种方式才能够真正的揭示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威廉姆斯的澄清适应和自然选择的理论认为群选择理论在进化过程中的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而且他还进一步赋予了适应器清晰的定义,适应器就是通过进化形成的对某些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确定适应器的标准是可靠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可靠性指的是适应器是否在能够在对应的适应性问题中稳定的表现出来。有效性指的是适应器能否很好的解决特定的适应性问题。经济性指的是适应器能否轻松的解决适应性问题。

汉密尔顿的内含适应性革命开辟了进化生物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新纪元,从基因的视角来深入研究自然选择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为此,进化心理家能够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机制。内含适应性理论对进化心理学深入研究各个社会领域的问题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家庭亲属关系问题、群体形成等问题。威廉姆斯的理论把高度量化的内含适应性理论变成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一步的促进和加深了内含适应性理论对进化心理学的影响。不仅如此,他对适应器解释以及提出的三个特定标准也为进化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机制奠定了更为严格、更为科学的根基。根本而言,内含适应性理论为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主导的研究范式。

中级水平的进化理论

进化心理学的中级水平理论包括:协同进化理论、亲代投资理论、互惠利他理论、亲代—子代冲突理论等。

协同进化理论是寄生虫与宿主两个物种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共同进化,彼此互不分开。亲代投资理论认为亲代会加大对子代资源的投入力度,其目的为了增加后代生存和繁衍的机会,但是这种投资是要付出一定代价,这种代价又称为适应度,其包括现存后代的福祉、亲代的未来生殖能力和辅助家族的整体适应度。互惠利他理论认为“只要利他者能够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从受惠者哪里获得回馈式的收益,那么促使人类在非亲属之间产生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就不能够得以进化”(BUSS,1999)。亲代—子代冲突理论认为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如何合理的分配父母资源的时候会发生冲突,因为亲代希望在投资子代资源的时候达到合理的状态,而子代则会要求更多的资源,所以会产生冲突。 这些具体的中级理论对进化心理学范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级理论直接为进化心理学具体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成为进化假设形成的基础,进化心理学依据这些具体的中级理论提出许多特殊的进化假设,例如依据亲代投资理论提出的遗弃假设,亲代—子代冲突理论产生的父母倾向于惩罚子女之间的冲突,奖励他们的合作等假设。

三、 心理机制论

心理机制的内涵和成因

在进化心理学的范式中,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 (psychological  mechanism)是一个核心的概念。早期威廉姆斯称其为适应器,认为这种心理机制就是成功解决有机体适应性问题的解决方法。20 世纪末巴斯(BUSS)明确指出心理机制就是一种信息加工装置,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概括。心理机制的内涵主要有:首先,它是一种信息加工系统,包括接收特定的信息、依据决策原则进行加工、输出有利于解决适应性问题的结果。其次,心理机制的评估要从其具有的功能入手,采用一种非任意的方式,坚持有效性、经济性、可靠性三个标准。最后,心理机制早已经预先存于人类大脑之中。

心理机制是在有效地解决人们面临的反复出现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应性问题 的过程中形成,在这过程中自然选择则是形成心理机制的唯一原因。自然选择指的是“由于遗传变异的不同繁殖成功率,从而导致有机体的性状随着时间发生变化。”(BUSS P39)。自然选择对心理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心理机制的载体基因一定要发生变异并且能够帮助人类解决相关适应性问题。其次,在人类的繁殖中,必须有差异的繁殖率。只有这样,自然然选择在对每一代有机体产生作用的时候,才会保留那些对个体有益的心理机制的基因,淘汰那些对个体无用的心理机制的基因。最后,自然选择并不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影响,而是在心理机制的进化时期中慢慢对心理机制产生作用,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正如达尔文所说:“自然选择每日每夜都在对变异进行检查,只要一有机会,它就默默地不动声色地工作,除非标志出时代的变迁,否则人们无法察觉这些缓慢发展的变化”(达尔文1859)。

心理机制的特征与意义

心理机制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领域特殊性或者模块性

领域特殊性(模块性)就是指一种心理机制只负责处理相对应的信息,自动的忽略其他的信息,从而保证有效的解决相关适应性问题,而且有助于心理机制实现它的对应功能。心理机制之所以表现出这种领域特殊性,是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面临的生存和繁殖的适应性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就要依据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去选择不同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的去解决的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在确定选择正确的食物(生存问题)和选择正确的配偶(繁殖)这两类不同问题上,我们所选择的解决方案肯定不同,在食物上我们会选择富含能量且安全的食物而避开有毒的食物,在选择配偶上我们会选择一个有生育能力而且会成为一个好父母的异性为配偶。

(2)心理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指的是人类大脑中存有大量而且是不一样的神经机制

心理机制之所有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理由是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会面临数量繁多的与生产和繁殖相关的适应性问题。这些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办法来解决,所以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就决定了人类会进化出各种各样的心理机制,而且少量的一般性的解决方案不能可靠、有效、快速的解决这些适应性问题。

(3)心理机制的功能性

其功能性主要指的是大脑内部具有的某些设计特征或者设计成分能够有效的处理相关的适应性问题。心理机制之所有拥有这种特性其因为在于,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心理机制才能够被通过自然选择的检验,最后保留、遗传给后代,以进一步发挥作用。

(4)心理机制的一般性

心理机制的一般性指的是人类具有的一些心理机能能够适用于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可以用少数几种方案来处理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在进化心理学领域内,虽然大部分进化心理学家否认一般性心理机制的存在,但是在某些领域一般性的心理机制确实存在。例如一般智力、概念形成以及工作记忆等一般性机制,他们认为心理机制具有一般性,其理由是尽管适应性问题反复出现的特征已经使得人们形成许多专门化的适应器(心理机制),但是在如今社会,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具有时间短,次数少的特征,心理机制不足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

更进一步而言,当前人类面临的许多信息模式瞬息万变,那么此时人类在面临这些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这时候人类具有的某种一般性的心理机制就能够有助于人们解决所面临新的问题。诸如一般智力这样的领域一般性的机制就能够帮助人类来解决其所面临的不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对老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在进化心理学家眼中看来,心理机制具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以适应性问题的心理机制为研究中心,心理学中心理机能的划分获得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标准,从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机能提供一种更加自然的研究方式,避免出现传统研究范式中的任意性和武断性,不仅如此,在研究方法上,它还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更加自然的方法,从而超越现存的学科界限。正如 BUSS 所言:“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为我们‘在心理的天然连接点上对其进行划分’(carving  the mind at its natural joints)提供了非任意的标准。”(BUSS 1999)。

第二,心理机制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的特征,有助于人类在环境中因问题的不同采用的不同的行为模式,人类的行为具有灵活性。因为我们是依据决策来加工特定的信息,决策具有多样性,所以我们对于某种问题可以采用好几种方案。又因为心理机制多样性的特征决定了我们能够在更广范围内执行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行为也更加灵活。

四、人性论

人的本性

进化心理学以进化论为元理论,以基因的视角研究了人类心理机制的“为何”性,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审视人类社会问题以及文化问题,这些表面的研究中实际上渗透着进化心理学对人性这一深层次问题的基本看法。归根结底,进化心理学从生物性、社会性、文化性这三个维度重新考察了人的本性。

首先,突显人的生物性。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的本性中,生物性当属于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本质的核心所在。人是从自然进化中而来,本就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种生物性主要体现为:(1)人本身就是一个生物体,拥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生理机制和生理功能,从其器官构成来看与自然界的动物器官并无多大区别,都是从自然界中演化而来,属于一种自然物。(2)这种生物性还体现在进化心理学探讨的整个人类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机制上,这些心理机制与有机体一样也受到自然进化规律的支配。这些心理机制构成人性基础并决定人的本性。孔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人类所有的心理机制会都是为了满足生存和繁殖两大生物性问题的需要而诞生。不仅如此,这些心理机制还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最终继续为后代生存和繁衍问题而服务。

其次,人的社会性。进化心理学虽然突显人的生物性,但是人类的心理机制相对于动物机制而言,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所以进化心理学家在基于人的生物特性的基础上,亦强调人具有一定的社会特性。这种社会性表现在:人类大脑中存储有许多能够专门处理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心理机能都对于着特定的社会问题。因为人类的许多是适应性问题都是在社会环境中产生,例如合作、利他、友爱等问题。不仅如此,在解决社会适应性问题的时候,人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人类的心理、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社会性。但是人的社会性依然是基于生物性的基础上而产生,是一种生物的社会性。

最后,人的文化性。在进化心理学家眼中,人类所具有文化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而是与人类的心理机制相联系,是以心理机制为基础而形成的。在理解人的文化性上,进化心理学依然强调要先了解其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然后才能对不同的文化进行解释和理解。人类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唤起文化和传播文化两种现象中:唤起文化指的是人类群体在进化发展过程中因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群体之间具有差异的现象;传播文化是指某一个人身上预先存有的表征和观念,然后通过观察或者与他人的交往传递给他人的现象。总之,人的文化性最终是通过心理机制所显现出来,在他们看来人的文化性是基于人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是一种生物的文化性,无生物性则无文化性! 

人性的发展观

在人性的发展论上,进化心理学并不完全是所谓的遗传决定论。它主张的人性的发展是“一种动态的偶发性过程,受复杂的内成性和外成性因素的影响”(Robert L,HunterH,2003),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基因、环境、文化等。

首先,基因在人性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进化心理学认为  “有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行为特征在基因程序中就已预先指定。基因是将有机体生成的指令代代相传的载体”(Buss,1995)。人的心理与有机体一样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决定着人类的行为模式,而心理机制不仅拥有“相应”的基因,而且已经印刻在基因之中。因此通过基因的复制和遗传,当前人类已经存有大量的稳定的心理机制,从而最终主导着人类心理、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人的心理、行为并非完全受制于基因,因为来自发展生物学、遗传学、胚胎学等学科的证据表明人的发展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重力、光线、温度、人口密度等。环境对人的影响总体上而言是起着一种类似“催化剂“的作用,这是因为环境本身并不能影响人的心理或者行为,而是通过对基因的作用来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环境对基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基因受到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异。如果变异的基因能够有助于人的生存和繁衍,自然环境则会保留这种基因,把心理机制与基因更好的融合;如果变异之后的基因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那么自然环境则会剔除这种基因。这也正如图比和科斯米德斯(1990)认为的那样——人的发展过程是受到基因主导的,但是基因也需要通过与环境中的因素相互作用才能促进人的健康发展。

最后,文化作为环境中的一个特殊因素,对人性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化与心理机制一样普遍存在人类社会中,它是以人的心理机制为基础间接的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文化本身虽然不是一种适应器,不能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但是文化可以作为一种外部因素来影响人类的心理与行为,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能够地激活我们大脑中早已经预先设置好的心理机制,从而间接的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