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扶贫的路径选择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8日


1 多方加大投入,夯实农业产业基础    

多方投人资金,一方面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1)提高乡镇政府财政支出比重。乡镇政府不仅要重视大型农业设施的修建、交通主干道建设和示范带建设,更应逐步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组道路硬化、村庄沟渠排水、垃圾清运设施等纳人财政列支项目,加大财政支出。建议可结合当地财政实力,实施时间倒逼机制,在3--5 a内实现自然村道路全硬化和科学的沟渠排水系统,建设全覆盖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问题的同时,彻底破解农产品因交通不畅难以转化为经济收人的困境。    

(2)积极向上级争取涉农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绝大部分是通过向上争取项目,由上级财政直接支付或转移支付来实现的。例如,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近年来将新农村建设、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共整合涉农资金2.5亿多元,形成了扶贫攻坚强大合力,按照  “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连”的标准,投人农业项目建设,进行迁村腾地、修渠开路、平整土地,高标准建设高产农田3533 hm',实现机械化作业率95%以上,带动农业产业扶贫     

(3)引导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产业脱贫提供助力。发展农业产业,资金是必要条件。贫困农户本身收人低,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筹集发展资金尤为困难。对此,建议可由政府列出帮扶项目清单,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相应推出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的政策,即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政府扶贫担保基金的一定比例来确定贷款标准和额度,重点向贫困户发放用于发展种养业的免担保、免抵押贷款,切实解决部分符合条件贫困户的发展资金问题。

2 连片开发基地,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进行基地建设应该按照“高效、优质、高产”的要求,客观分析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主导产业,打破行政村、乡镇的地界限制,转变农户的守土意识,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实施区域性布局、专业性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开发,逐步形成“多村一品”或  “一镇一品”或“多镇一品”的专业生产基地。以上文分析的DS镇为例来说,建议围绕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和柑橘、草毒、白瓜等特色水果,由市牵头,对DS镇及发展相关产业的临近乡镇进行集体整合,连片开发,建设大型水稻、柑橘、草毒基地,推进大规模经营,逐步改变“小基地、低产出”的产业现状,促使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3 培育市场体系,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利用贫困户劳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有效解决农村贫困家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1}为贫困户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例如,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采取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的方式,山元养羊合作社给贫困户免费提供5只母羊,或者帮助争取扶贫资金和贷款、或者为母羊赠送保险,同时负责技术指导,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每只母羊年均至少可繁殖4只羊仔,贫困户仅靠养殖母羊,年均可增收2万多元。    

(2)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积极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使农牧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连成一个有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看出,无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是贫困户无法增加经济收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构建一体化经营,不仅能有效解决产品销售难题,同时可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极大地增加农户的经济收人。      

(3)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基地,建立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各类信息的闭塞,使农户很难掌握市场供需变化,增收尤为困难。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种养加、产供销”各环节的纽带,是经济形势、农用科技、土地政策、市场价格、市场供需等各类综合信息的汇集点,需以此为点,结合村级网格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户及时提供优质的信急服务。

 

4 培养专技人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是根本,农业产业脱贫,人才是关键。     

 (1)实施“引进来”战略。无论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是专业生产基地的开发,人才I乏已然成为最大瓶颈之一,贫困村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贫困户没有掌握农业技术,技术集成度和成果转化率较低。据统计,在我国农村的发展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高达70%。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可采取由政府引进技术、财务、管理等各类人才,对接贫困村开展技术和业务指导。     

 (2)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体系,举办各类种植技术、农业政策等基础知识培训班,普遍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科技增收”的意识和农业基础技能。同时,积极探索“科技人户”的精准培训方式,针对种养大户,开展送科技人户活动,充分发挥种养大户科学种养的示范带动作用。例如,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通过培训种植大户,科学种植芦笋,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解决农民就业400多人次,增加农民收人50余万元,真正实现贫困户顺利脱贫致富。再如,陕西省延安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扶贫培训体系,采取上门宣传、集中培训、现身说法等培训形式,力求实现贫困户人人参训,户户受益,年累计培训达到6.5万人次  

  (3)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农业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有组织地将农村实用人才送进学校,系统学习最新的实用性农业科学知识。同时,分批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学习,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实地考察农业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和实用技术。如DS镇在2015年分批组织各村负责人及种田能手、合作社经营者,先后赴十堰市竹山县、竹溪县等地,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

5 树立品牌意识,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品牌  

做强农业品牌是发展农业产业,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必由之路。   

(1)转变农户思想。农村贫困户大多采取的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分散低效的经营方式,产量低、农产品价格更低。要实现农户提高产量、增加收人,首先要转变思想意识,在土地有序流转的基础上,引导贫困户的劳动力就近加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在实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和生产者都要充分认识到品牌是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及打造良好品牌的重要性,根据产品特色,明确市场定位,创建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2)提升农产品质量。农户家产的农产品质量与市场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树立质量是品牌生命线的理念,农产品质量上不去,品牌就闯不出去,继而沦为空壳。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人,增加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集约化、组织化、机械化程度,确保农产品的优质高效。例如广东省在评选农业品牌过程中有成熟的一套标准,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十大农产品品牌系列评选都将可追溯作为重要指标,从种植环节开始,到进人消费者餐桌,确保百分之百质量安全。     

 (3)加大营销宣传。销售环节是增加贫困户收人的关键。以合作社品牌为依托,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营销定位,逐步建立农产品消费家庭的识别系统,使优质高效的农产品进人千家万户,真正实现农户增收。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