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瓦吉姆》到《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莱蒙托夫早期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变化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8日

莱蒙托夫的第二部小说《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写于1836年,这一时期正是莱蒙托夫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也是他浪漫主义世界观发生危机的时候。《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与第一部小说《瓦吉姆》一样,没有完成,所以,关于这部作品的看法观点不能被视作彻底的和完善的。但是,已经完成的章节还是可以让我们形成一个足够完整的对小说艺术原则的想法和感受。像所有过渡期的作品一样,《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这部小说也给研究者呈现出了特别的吸引力,因为小说清晰可见地反映出了艺术家创作特性的变化过程。这一时期在莱蒙托夫作品中显露出客观再现现实和具体反映社会环境、日常生活及人们生活情况的倾向。莱蒙托夫的创作在倾向上和艺术方法上虽然依旧保持着浪漫主义,但也明显地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化。也就是说《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反映了作家的描写方式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与《瓦吉姆》相比,这部小说在描写方式上已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两篇小说描写的时代不同。莱蒙托夫生活在19世纪前半页,他所创作的《瓦吉姆》描述的时代是在普加乔夫时代,莱蒙托夫在小说开头就提到:“我所描述的这些事件,是发生在普加乔夫暴动前两个月。”所以,整篇小说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普加乔夫暴动前后。作者没有描写他生活的时代,而是将故事发生背景定在几十年前的1773年,这让他的浪漫主义描写手法有了广阔的空间,得以任意驰骋。而《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则是描写19世纪30年代俄国的上流社会生活和人情关系,作品细致刻画了由公寓、剧院、餐厅、舞会等组成的上流社会生活圈子。作者取材于自己生活的年代,当描绘人物心理的时候就能够更真实地与现实生活和民族历史相联系,人物心理特征的刻画也就更具有现实性。

2)《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在认识人物内心的方法本身有改变。如果说在《瓦吉姆》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被揭开,那么在《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当中,主人公内心的表露就像稳定的特征一样,像本质一样。作者在小说一开头,就细致地描写了主人公毕巧林外貌和性格:“可惜他的相貌毫无动人之处:个子不高,肩膀倒很宽,身材并不匀称,看上去体格健壮,却不怎么善感多情,也很少兴奋激动,他的步态不像一个骑兵那样矫健,然而动作利索,却常常显露出懒散与无动于衷的冷漠,这种态度眼下十分流行,合乎时代精神—如果这样说不算P}嗦的话。然而这冷冰冰的外表也往往透露出一个人原本的天性。显然他并不是为了赶众人所说的时髦,而是由于不信任别人或者处于傲气才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禁锢起来,他说话的声音有时低沉,有时尖细,这要视当时的环境而定。他要是想讲些叫人高兴的话,一上来总是结结巴巴,到末了突然会说句挖苦的话以掩饰自己的尴尬—所以社交界认为他嘴尖舌毒,十分危险……因为社交圈子里无法容忍任何粗鲁尖刻,使人膛目的言谈,无法容忍任何能暴露人们性格与意愿的议论,社交界需要的是法国式的轻松喜剧与俄国式的随声附和。他的脸黝黑,也不端正,但面部表情却很丰富,拉法特和他的信徒对这样的面容一定十分感兴趣:从他这张脸上可以看到他以往经历的深刻印记以及未来前途的奇妙前景……不少人说他的笑容,他那双闪烁得令人奇怪的眼睛里有一种什么表情……”从外貌描写我们即可得出对毕巧林的总的印象:冷漠、怪异、无法看透他内心深处的情感,他对上流社会持斗争的态度。莱蒙托夫描写的毕巧林的肖像,是与其心理特征结合起来的。在我们了解人物外貌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主人公叛逆的心理。整部小说中毕巧林所作出的行为,可以说都是他这怪异和叛逆的心理使然。

在小说《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里,莱蒙托夫放弃了《瓦吉姆》中那种用大段独白来描绘主人公内心生活的方法,而是用细微的动作、多变的表情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波澜。比如:“他脸色发白,打了个寒噤,他在房间里来来回回踱步,做着各种奇特的手势,发出各种各样的唱叹,—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最后他停住了,抓起火钳奔过去,把名片从火堆中夹了出来:唉!它的一半已经变成了灰烬,另一半也卷曲、变黑了,上面的字迹勉强可以辨认出……”毕巧林一开始拿到的拜会名片时,看见上面写着李戈夫斯科伊公爵暨夫人,公爵夫人过去是毕巧林的恋人,毕巧林此时心理纷扰复杂,他害怕与这位公爵夫人会面,反映在外的表情和动作便是脸色发白,打了个寒噤。接着名片飘进了壁炉,毕巧林想把名片烧掉。来回地踱步体现出毕巧林纠结的心理,不确定自己烧掉名片这一行为是否妥当。最后他抓起火钳奔过去把名片从火堆里夹出来。这一系列的动作使毕巧林纠结复杂的内心活动跃然纸上。

3)《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主次人物刻画有变化。小说《瓦吉姆》中的主人公瓦吉姆几乎是书中独一无二的人物,其他的次要人物写得十分单薄、苍白,相比《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瓦吉姆》中的次要人物显得微不足道。在《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中,莱蒙托夫除了对主人公毕巧林细致人微地刻画之外,也丝毫没有忽视对其他人物的描写。如对薇拉(即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和克拉辛斯基的内心刻画同样是栩栩如生。在描绘薇拉的内心表情时写道:“公爵夫人很快地瞥了他一眼。她的脸上呈现出类似惊异和兴奋的东西。随后她突然变得悲伤起来。”通过前文我们可知,薇拉与毕巧林原本为恋人,毕巧林离她而去后,薇拉迫于家庭压力嫁给了六十岁的公爵。在谈话中薇拉得知毕巧林对她仍保有感情,她的眼中即呈现出了惊异和兴奋的东西,表明她内心的欣喜,她心中对毕巧林的好感犹在。可是她随后突然变得悲伤,这是因为她想到自己已经结婚,成为公爵夫人,她与毕巧林已经没有再续前缘的可能,所以她又悲伤起来。短短两行描写表情的文字却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秘密。

又比如:“最后,毕巧林站起身来,鞠躬告退,已经走到门边了,公爵夫人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恳切地请求他不要忘了代她百遍、千遍地亲吻瓦连卡(毕巧林的妹妹)。毕巧林本想向她指出,她不能转达这种字面上的亲吻,可是他顾不上开玩笑,他再次鞠躬如仪。公爵夫人对他微笑了一下,可是这种微笑没有任何意思,芭蕾舞演员在做完全身回转动作之后嘴上挂着的,就是这种微笑。”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一个“跳”字来描写了公爵夫人的动作,表达出实际上她内心里对毕巧林离开的不舍。当毕巧林再次告别时,公爵夫人脸上挂着的是没有任何意思的微笑,是机械的笑,是随便对什么人都可以报以的笑,作者描写这样的微笑,表现出了公爵夫人恢复理智,已为人妻的她不应该再对毕巧林抱有什么情感,她希望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毕巧林。

作者对毕巧林和政府官员克拉辛斯基的心理层面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冲突描写同样栩栩如生。下面是一段毕巧林与克拉辛斯基的对话:

“‘尊敬的先生,’这位政府职员的嗓音由于盛怒而颤抖了,额角上的青筋暴起,嘴唇煞白,‘尊敬的先生,……您侮辱了我!您对我的伤害是致命的。’

‘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若尔士回答说,‘您尽可以和盘托出,可我能回答您的,还是刚才那一句话……您觉得什么时间决斗合适呢?今天?还是明天?……我认为,我已经猜出您的企图了,至少打破茶杯不是偶然的,您这是想借此挑起事端……干得很机灵,’他补了一句,嘲讽地一鞠躬。

‘别忙,请等一等,’政府职员稍稍控制住自己,说道,‘您以为我是胆小鬼,好像不戴马刺和肩章的人身上不可能有英勇精神是吧?请您相信,我比您还不珍惜生命和前程!我的生命是心酸的,我没有前程,我穷,穷得只能来这里坐硬板凳,一年之中也没有一次能花个五卢布来享受一下,我是靠薪水过活的,我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只有一个老母亲……对她来说我就是一切:我就是她的主宰和支柱,对我来说,她既是亲朋,也是全家。从我出生以来,除了她之外,我还没有爱过任何别的人,要是失去了我,先生,那她不是悲伤而死,就是饥饿而死……’他顿住了,双眼里充满了血泪。‘您以为,我会跟您去决斗吗?’

‘那您到底要我怎么样呢?’毕巧林不耐烦地问道。

‘我要让你忏悔。’

‘您好像是忘了,挑起争端的不是我。’

‘难道把人压死了也是无所谓的—不过是开开玩笑—是开开心而已!’

‘我答应您,一定回去抽我的马车夫一顿鞭子……’

‘啊,您可真要使我失去耐心了!’

‘那怎么办呢?那我们就决斗吧!’

政府职员没有回答,他用双手捂住脸,胸膛剧烈起伏,他断断续续的话语里透露出绝望,仿佛是在抽泣,终于,他叫了出来:‘不,我不能,不能毁了她!’说完就跑开了。”

这一句句嘲讽、不耐烦的词语,表现出了毕巧林冷漠的心理,以及对自己的马车差点把克拉辛斯基撞死这件事毫不在意。“一定回去抽我的马车夫一鞭子”更是深刻地揭露出,作为上层阶级的毕巧林,丝毫没有忏悔之心。同时,这一段话也细致的刻画出克拉辛斯基的内心受到了重创,他由于盛怒而颤抖,青筋暴起,嘴唇煞白,面对毫不愧疚的毕巧林,他又无可奈何。他的英勇都被贫穷的生活所磨灭了。克拉辛斯基的内心绝望在于不甘心咽下这口气,却又不得不为了生活继续苟且,他不惧怕与毕巧林决斗,但他惧怕决斗之后留下无人照顾的母亲。

4)莱蒙托夫在《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小说里放弃了在所有的情节中都揭示主人公内心过程的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角色,开始充当一个内心情感的观察者、目击者。因为这个变化,小说中内心分析的描写都带着推测的、不确定的特征:“看样子,他似乎并不着急回家,而是想呼吸一下寒冷夜晚的新鲜空气……”“毕巧林凝神注视着薇拉的眼睛,竭力要猜出她心底的秘密,但是枉费心机。她清楚地看出,她心绪不佳,心事重重,情绪激动。可这种不安是什么原因呢?……或许是由于在他到来之前发生过家庭纠纷,因为公爵显然心绪不佳;或许是由于对他的爱情得到了复活或者只是被重新激起了,而感到兴奋和难为情;或许是由于碰见一个知道自己生活和心灵某些秘密、而且也许是有权利责备她的人而产生了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毫无疑问,在展示人物内心生活的心理描写方面,莱蒙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的先驱。在《瓦吉姆》《李戈夫斯卡娅公爵夫人》之后,莱蒙托夫于1840年发表了小说《当代英雄》。《当代英雄》被誉为是开创了俄罗斯文学心理描写先河的作品。而《当代英雄》出色的人物内心描写,正是由莱蒙托夫早期作品中的心理分析发展而来的。通过以上粗略的几点分析,我们大致可以感受到年轻的莱蒙托夫在描绘人物心理方面的成长、积累与变化。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