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学“近代转型”研究的内容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2日


“明清史学与近代史学转型研究”究竟从何处着手研究,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明清史学近代因素的研究。

首先对明清史学所具有的近代因素进行深人研究。明清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范畴,但在世界文化走向近代的趋势下,中国文化内部也滋生了趋向近代的文明因素。明清史学内部潜滋暗长的近代性因素,与西方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许苏民对顾炎武、赵翼和王鸣盛史学近代转型的研究,就注意到明清史学中所蕴含的近代因素。这个时期,世界范围内文化转型已然开始并日益加速,但中国史学内部的转型似乎不太明显。其实,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传统史学中蕴含着不少近代因子,如阳明心学带来的英雄史观的转变,图书目录“史部”下面“史学”类的出现,晚明和嘉道经世之学中对经济和社会史的重视,赵翼史学中对“布衣将相格局”等社会史主题的发掘等,均值得进一步研究。对此类问题,尚有更多、更广泛的内容可供研究。如新历史观,在王学左派李赞等对时势与英雄关系的新论中,以及“明亡之思”对英雄史观(尊君)的审视与否定中产生。如新经史观,是在王阳明至章学诚提出的“六经皆史”说对经学的瓦解中形成。同时,也要研究明清史学近代因素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些近代因素是如何被传统政治和文化所包裹,以致于不能马上产生近代转型,即自发成为近代史学,或不能整体转换成近代史学。这种社会环境,到了近代(晚清民国)以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刺激而发生改变,导致明清史学中的近代因素被释放出来,成为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内在动力之一。

第二,近代史学转型对明清史学的择受研究。

重点研究近代(晚清民国)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后,中国史学是如何迎受西方史学的近代化潮流,并以西方史学为标准,选择明清史学中的近代性因素,作为与西方近代史学对接的中国元素。如章学诚《文史通义》、赵翼《廿二史札记》在清代并未受到重视,然而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却被中国学人视为与西学相通的近代学问,从而加以接受和倡导,终于成为民国史学的显著现象。如前揭刘冬蕊的《章学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章学诚学术接受史初探》便指出,作为清代著名史学家和思想家的章学诚,直到20世纪才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和推崇。作为章氏学术的接受者,他们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集中在章学诚及其著作中,“这种共生现象实际上就是时代特定心态和心境的某种普遍性的反映”,不仅是章氏学术自身的价值所引起的共鸣,而且是中国史学近代转型之际的时代需要。该文通过对近代学术大家章学诚的研究,试图找出章氏学术中隐含的近代因素与史学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陈磊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民国学人的章学诚研究》也探讨了民国时期,学者们对章学诚史学思想的再发现过程,特别是对趋新学人的章学诊释作了发覆。指出在民国西学大量输人的背景下,趋新之士开始试图以西学诊释章学。本着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的宗旨,胡适在其《章实斋先生年谱》中对章学的评价多以西学为参照。新史学的开创者梁启超也多从新史学的角度审视章学。自胡适、梁启超后,章学被打上了世界学术的烙印,将其与西学比较者不绝如缕,反映出对章学诚学术的近代阐释倾向,是史学近代转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这部分内容则说明了中国人在近代转型中所具有的某种主动性。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