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遗产保护的现实问题与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启示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29日


为应对全球范围快速城镇化对各地历史城镇地域文脉保护的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通过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日UL),提出“历史层积”(Historic Layering)概念,从物质与价值关联的整体视角包容看待历史城市的遗产资源价值及其发展变化,以识别、评价作为历史景观保护、管理的前提基础本文以此概念为切入点,结合西南地区历史城镇的地域特征与发展背景,综合运用类型学、形态学分析等手段,对其历史景观进行特征识别与层积解译,总结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规律,探索其地域文脉基因传承与动态层积管理的适应性保护措施,解决既有标准化、理想化保护方法地域针对性与时代适应性不足的现实问题。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资本的全球流动加剧了各地土地开发、功能调整、设施升级的速度,亦愈发加剧了各地历史城镇与其地域文脉背景的割裂m。为此,UNESCO在((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中提出“将历史城镇的发展与延续其既有价值属性相结合、将保护措施整合到地方发展进程之中”的动态适应性保护思路,对当前历史城镇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 标准化、理想化保护方法针对性、适应性的不足    

经过30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国已建立起由“历史城镇一历史街区一文保单位”构成的三级保护框架与较为系统的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然而,既有方法在处理地方文脉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时存在一定局限。一方面,忽视地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背景的“标准化”保护操作模式,常常造成各地方古镇、历史街区风貌雷同,商业化、绅士化现象明显,缺乏地方特色的问题;另一方面,伴随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遗产传统价值与现代需求的矛盾冲突日趋激烈,停滞于历史原真、功能冻结的“理想化”保护方法反而愈发加剧各地遗产资源碎片化、孤岛化与边缘化的现实困境。

2 “特征延续”与“历史层积”保护思路的指导意义    

2011年,UNESCO通过对2。世纪6。年代以来关于城乡历史环境保护的大量公约、宪章文件的系统总结,颁布通过了《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为新时期城乡遗产的持续保护指明了方向。建议书提出“历史层积”( Historic Layering)的概念,将城乡历史建成环境视作“地域自然、经济、人文背景综合作用下层层累积的景观产物”,并认为其“包括更广泛的城市背景及其地理环境”。这一概念界定强调了景观遗产物质空间特征与其价值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形成了一种在更广阔的自然、历史与时空背景下认知识别与关联分析遗产对象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保护思路,是“文化景观”(culture landscape)遗产理念在历史城区(城镇)保护中的应用和拓展,对于解决前述遗产保护地域针对性与变化适应性不足的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3 城镇历史景观的地域特征与形意层积研究    

城镇历史景观概念强调历史环境与其地域经济、社会背景之间的作用、关联,强调人工、人文与自然要素之间的交织与融合。因此,对于城镇历史景观而言,科学合理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特征识别与深刻的文化认知基础之上,对城镇历史景观地域特征的识别与形意层积关系的解析是其内涵挖掘与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提[m。为此,本文基于城镇历史景观地域延续性与动态适应性的保护认知理念,结合对西南地区不同地理区位、职能背景、山水格局下典型历史城镇的案例分析,探寻其景观的地域特征与形意层积关系,以丰富、完善既有历史城镇研究与遗产保护理论。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