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载体对象的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特征识别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01日


就西南地区而言,其高山峡谷、丘陵盆地、河谷平原交错的独特山川地理环境与丰富的盐铁资源蕴藏以及原生的水陆通廊造就了分别以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三峡平行岭谷以及云贵高原为地文版块的川西藏羌文明、西南巴蜀文明与云贵滇黔文明四大地文区域。在独特的地理、资源、交通背景与政治、经济、战争、宗教、民族因素作用下,这些区域中逐渐孕育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城镇,本文将其具体分为:产业、商贸、军事、政教、民族等5种类型(图3)}。产业城镇以资源生产、加工脱胎而来,其生成与发展依托地域物产资源,常分布于西南地区资源0赋突出的区域,城镇景观形态与资源生产密切相关;商贸城镇因商贸活动而兴发,依托交通区位条件发展,空间结构因交通条件变化而改变;军事城镇以军事经略为核心职能,主要分布于文明版块边缘的军事冲突地段,具有显著防御性特征;政教城镇为历史悠久的地区政治、文化中心,山川形胜、资源富集,形制相对规整;民族城寨则由具有相同地域与文化信仰的民族社会群体聚集发展形成,结构有机。受区域自然与人文背景的影响,上述城镇的历史景观既与山水环境关系紧密,又因政经与职能因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个性。为此,文章将选取其中的代表性城镇,从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肌理、地标风貌四方面加以具体分析,总结、提炼西南地区城镇历史景观的地域特征,以为其适应性保护提供形态支撑依据。

1 格局关系    

城镇格局是从整体角度审视城镇空间所见之景观,是城镇中人工意志与自然环境交织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西南地区历史城镇因其自身职能、民族、宗教因素的差异,产生出对空间组织结构的不同需求,进而导致城镇中主要功能单元选址、朝向以及布局方式的不同:政教中心城镇为政治、宗教意志所催生的产物,受相关政教力量悉心经营,格局形态为政教思想所主导,是权力意志的投影,呈现出以宫殿、衙署、学署、寺庙等行政、文化、宗教建筑为中心,等级化、秩序化的结构特征。产业城镇随生产关系的发展而演化,空间格局与生产者有意识开采、加工、储存资源的生产活动及生产工序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呈现出围绕资源富集地聚集的分散式结构特征,且组织关系与相关工艺流程匹配。商贸城镇因物资贩运活动而兴起,在格局上呈现出以物资交易的场所与街市为核心的点轴状空间结构。水路商贸城镇围绕码头以及由码头延伸出的街市发展;陆路商贸城镇则围绕交易集市呈放射状格局。军事城镇作为军事目的孕生产物,城镇营建服务战争攻防考量,其空间边界通常由城墙圈定、山川为屏,充分借助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加强防御功能,呈现出“高墙深壕”的格局轮廓;同时,在内部空间格局上,军事城镇还以缭望塔楼、兵署、营房等军事用地为空间布局的重心,格局紧凑、秩序严密。民族城寨因长期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和少数民族内聚性的社会结构,呈现出依附部落图腾向心聚合的封闭性格局特征和以社会氏族关系为结构组织逻辑的空间布局(表1)。

2 簇群形态    

在历史城镇中,簇群景观为中观层面一定空间范围内建构筑物、空间、环境等物质要素在一定社会与功能关系作用下聚集、组织而成的有机空间单元。从空间层面看,簇群景观的构成要素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与主次性;而从文化层面来看,其空间特征又反映出要素间的功能相关性与聚合动机。根据西南地区历史城镇不同的职能差异,其簇群景观大致呈现以下5种特征类型:民居簇群是历史城镇中最基本、常见的簇群类型,是城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各种日常的公共、私密生活,通常呈现出以场坝、合院为空间聚核,肌理致密的结构特征,体现了传统社会朴素、集约的人居文化传统。军政簇群是历史城镇中以行政管理、军事控制为职能,为地方统治服务的簇群组团,受军规与礼制因素影响,通常呈现出以府署、官衙等大型公共建筑为空间聚核,规模宏大、形制高等、气势磅礴、布局有序的景观特征。产业簇群受生产职能影响,因资源分布与生产工艺组织方式的差异而在聚合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但总体而言通常呈现出围绕生产性井矿资材和产业设备而聚核的点状辐射式结构特征。商业簇群以贸易活动为功能重心,簇群空间通常围绕物资交易与装卸的场所聚集、展开:陆路商贸簇群以集市为核心,水运贸易聚落则以沿码头聚集;随着贸易活动的发展,行帮会馆逐渐成为后期商贸簇群新的空间聚核,并呈现于其肌理与形态关系之中。宗庙簇群因宗教信仰而聚核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作为精神价值寄托载体的神庙祠观建筑对簇群空间的发展、演变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簇群结构关系中占据突出位置,是簇群空间的核心(表2)

3 街巷肌理    

街巷场所作为历史城镇中最具代表性的空间景观类型,在空间结构上是城镇形态的骨架与支撑,同时也是城镇居民日常社会与经济活动开展的舞台四。在西南地区,街巷的平面肌理、立体形态、高宽比例以及两侧建筑的功能与立面装饰等诸多属性都是反映城镇发展背景的重要线索,呈示着各地不同的自然特征、历史背景、职能分工以及审美信仰:受地形因素影响,西南地区历史城镇中常常出现一些空间基面随地貌蜿蜒起伏的特征性山地梯道、崖街,形成取势于山,因形于地的特殊街巷景观。此外,在多雨地区,廊街与骑楼的街道形式也极为常见。这些因地制宜、布局灵活的街巷景观,充分反映了地域自然环境因素对城镇人工空间的综合影响。在政治、文化因素作用下,礼制城镇中会逐渐形成各种以人工地标与自然山屏为对景的立体化仪礼街道轴线。轴线上依次林立着各种城楼、阁楼、牌坊等政治、文化地标建、构筑物,是相关礼教思想与社会统治秩序的象征和表达。在商贸城镇中,以商贸活动为主要职能的街市是最具典型特征的街巷景观。无论是方形广场,还是线性街巷,商业街市都呈现出店肆环绕、客栈林立的整体风貌,并在街巷空间的尺度、沿街建筑业态与围合立面的装饰上反映出浓重的商贸文化特质。受军争因素影响,在防御职能突出的军镇、堡寨中,主要街巷均呈现出显著的军事化特征。地区军政中心为物资与军兵运送、配给而建的道路系统通常采取“十”字或“丁”字型干道的棋盘式布局,街巷尺度较大,中轴开阔;扼守军事咽喉的堡寨、据点为利于防卫巷战、迷惑外敌,则将用于守卫作战的巷道建设成蜿蜒曲折、尺度狭窄的形式。在少数宗教信仰独特的地域民族城镇中,宗教传统与审美习俗在城镇街道系统的形态上也起着支配性作用,呈现出以寺院、宗庙、灵塔、鼓楼等各种宏伟华丽的标志物为对景的向心性街网格局

4 地标风貌    

地标景观是历史城镇中具有地域特征性与景观代表性的节点要素,通常为城镇中重要的职能性与历史性建构筑物,也是城镇相关历史、文化内涵与作用机制的点睛载体四。就西南地区历史城镇而言,其地标景观大致可分为以下类型:城镇中地方管理部门处理日常事务、行使权力的官衙、府署以及负责地方文风教化的文庙、学宫、贡院等建筑作为典型礼制地标,融汇了传统儒家思想与政治理念,在空间分布上常位于城镇几何中心,并在形制上明显高于其他建筑,充分凸显了统治阶级的权力。专事生产职能的建、构筑物与场所空间反映出城镇的资源特征与生产工艺,是典型的生产地标,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有机分散的特征,在建筑构造上则充分体现了传统匠作技术的产业智慧。用于商货贩运与物资交易的码头、集市、商号、货站、仓库等职能场所与建、构筑物承载着城镇的贸易文化,其在空间分布上位于交通枢纽地段,在建筑造型与形制上体现出灵活多变和装饰繁复的商业化特征。用于料敌观察以及围城护寨的塔楼、碉楼、城墙系统以及军营、练兵场等建构筑物与场所空间具有地标意义,其在空间分布上常占据城镇的制高点,在建筑构造上存留着传统军工技术与营城技巧的印记,记录着相关的军事文化与战争历史。最后,城镇中用于宗教膜拜、礼俗祭祀以及部族公共活动的各种宗祠、寺庙承载着城镇的精神文化特征与地域价值信仰,在空间分布上常占据城镇的核心位置,并且在建筑形态与装饰上充分体现了部族与宗教的信仰图腾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