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以“林语堂的文化观与翻译观”为例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1日

1.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最不容易写的一章”。(徐讦,1998)林氏自幼便深受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主流文化对林语堂的影响伴随他的一生。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周仕宝,2004)自况的林语堂,其人生阅历丰富,涉猎广泛。林语堂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其对中英两种语言炉火纯青的掌握为他在翻译方面的造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林语堂认为翻译艺术所依赖的有三条:“第一是对原文文字上及内容上透彻的了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译事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手术的问题有正确的见解。”(林语堂,1933)林语堂在翻译上的成就,也可以说是他中年顶峰时期旅居美国的成就。从宏观的角度看,林语堂在海外的这个时期,他本人就象征了"翻译"。他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是翻译的化身。因此林语堂的翻译不仅是文字上的功夫,而是通过人际关系作多样性的活动,把中国人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辗转传给西方读者,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欣赏。林语堂翻译独特的地方,就是能够彻底消化了心爱的文章,然后夹叙夹议,用自己的创意炮制一番,既能抓住原文的形式和精神,又容易让一般的西洋读者了解。

 

2.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在林语堂的作品中翻译和创作是难解难分的,他的翻译中有创作,创作中有翻译。"时"与"地"结合起来,使他肩负对西方读者诠释中国和中国人的责任。他之所以成功,不单是靠文字的精湛,也是基于他热爱祖国文化,同时有独特的见解。他的作品强烈表现出对祖国和祖国文化的依念,他不仅介绍中国的哲学,而且又广泛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因此他的英文著作极受欢迎,且有多种文字译本。然而对他本人而言,却是在大半个世纪中都生活在被西方世界所认同却被国人所误解、误读和误译的语境之中。本课题将从林语堂研究最被人忽略的部分——“翻译”入手,来探讨林语堂的文化观与翻译观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认识到“林语堂所富足的可能是自‘五四’文学、文化启蒙以来我们所欠缺的”。(王兆胜,1998)在现代的中国与世界中,林语堂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性所具有的价值和影响绝非传统研究中所说的那样简单与粗糙。

 

3.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重点:本选题将从林语堂先生翻译的作品入手,结合林语堂先生从小接受的文化以及其所受影响较大的思想宗教体系,系统的阐述其文化观对于其翻译作品的影响以及翻译观所体现出的他的文化情怀。

难点:由于历史原因,林语堂研究长期得不到重视,其本人也在大半个世纪中被国人误解,收集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具有一定难度。

创新点:林语堂先生从小接触基督教文化,林语堂的思想已脱离了中国的现实世纪,不同于其他译介、引进外国文化以发展、丰富本国文化的中国人,他是以西方文化为立足点,反观中国文化。以基督教为立足点可以更好的理解林语堂先生的文化观。

 

 

 

 

4.本选题撰写框架 

第一章:引言---林语堂生平和作品、译作简介。

第二章:总结林语堂的文化观与翻译观。

第三章:林语堂多重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的影响。

第四章:结论

 

 

5.参考书目

[1] Bassnett,S. & A.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2] Bassnett.S.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3] Newmark,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4] Newmark,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5] Nida,E.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2002.

[6] 陈荣东. 一篇不该忽视的译论——从《论翻译》一文看林语堂的翻译思想[J]. 中国翻译, 1997(4): 26-30.

[7] 高巍. 文化差异现象在汉译英中的处理——兼评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5): 69-72.

[8] 陆洋. 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05, (5): 49-55.

[9] 林语堂. 论翻译[M]. 上海: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社,1933.

[10] 王兆胜.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11] 王兆胜. 林语堂与沈复[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2003.

[12] 徐讦. 追思林语堂先生[A]. 载于施建伟编. 幽默大师——名人笔下的林语堂 林语堂笔下的名人[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1998.

[13] 薛雯. 从“直灵说”到“性灵说”——林语堂与克罗齐美学思想的比较[J]. 文学评论, 2011(3): 180-186.

[14] 杨柳. 通俗翻译的“震惊”效果与日常生活的审美精神---林语堂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 2004, (4): 42-47.

[15] 杨柳, 张柏然. 现代性视域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0): 41-50.

[16] 周仕宝. 林语堂的翻译观[J]. 外语期刊. 2004, (2): 107-110.

 

 

6.论文进度

提交开题报告           2012年12月

完成初稿               2013年3月

完成二稿               2013年4月

完成三稿               2013年5月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