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4日


1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高等院校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高校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具有高校人力资源的一般特性之外,还具有其他人力资源所不具备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决定了高校实施教师绩效管理时必须特殊对待体育教师。但同这一要求相比,目前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对体育教师管理的缺失还比较严重。对此,高校的教师管理必须树立“特殊专业特殊管理”的管理观念,凸显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校关于体育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的优劣、科研水平的高低以及所培养的运动员能否在系列比赛中为学校争得荣誉。而这一切,均取决于体育教师水平的高低。因此,建设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增强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高水平的教师管理则是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保障。采用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索高校体育教师管理的有效途径,增强体育教师管理的科学性,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体育教师队伍不断成长和进步,是高校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

20世纪20年代起,绩效管理开始被运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是组织为实现其发展战略和目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表现、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分析、考核和评价,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不断推进组织发展的过程或循环活动。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得到成功运用。基于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的成功运用,教育界也开始在教师管理中逐步推广运用。但由于学校绩效管理具有教师工作对象复杂多变,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因素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1关于标准及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2.1.1国外关于标准及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国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在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化研究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专家学者,约翰·盖拉德(John.Gailard)是其中的领军人物。盖德拉在其著作中提到:“所谓标准,就是对测量的基准和单位、物体、动作、顺序、方式、常规方式、能力、功能(职能)、作业性能(性能)、办法、布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动、思想准备、概念和构思等的某种特性,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是为了在某一时期能够通用,而用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模型、样本及其他具体表现方式所做出的规定。”这一富有开创性的定义完整而细致地诠释了标准的内涵,也为后来众多研究标准的学者提供了基本的思路。

后来一些学者针对工业发展和产业变革中出现的产业标准,以及种类各异的工业技术标准进行了个案的研究和分析,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标准形成过程的描述和最终采标优劣的探讨。比如:汤普逊研究了早期汽车标准的产生及发展。在汽车产业中,标准化促使配件供应商获得规模经济,降低了汽车的维修成本和配件的更换成本。标准增强了汽车配件的互换性而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考万分析了影响美国有关原子能商用政策的多种因素,如美国的国家安全局和美国海军如何将动力行业锁定在轻水反应堆,而不是最好选择——冷气反应堆。戴维举出QWERTY键盘的例子说明早期打字员及其老板、打字学校、打字机厂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导致键盘标准的统一。

从目前来看,计算机键盘的这种布局不如其他设计的功效好,比如Dvorak键盘。但人们仍然使用QWERTY键盘。戴维和布恩分析了美国电力输送标准的确立过程。他们认为,虽然工程实践证明交流电比直流电的传输成本更低,更有利于电网扩张,直流电却由于拥有初始用户群而更具采标优势。然而,后来交直流转换技术的诞生以及WestinghouseEdison两大公司的“系统之争”,使得交流电成为电力传输标准。本森和约翰逊针对各种调幅立体声系统之间的竞争,揭示类似有发起人标准竞争模型中的战略定价行为。萨隆纳针对UNIX操作系统,比较了专利系统之间的竞争以及专利系统和开放系统之间竞争的结果,由此说明了不同环境下决定标准竞争结果的因素。

伴随着产业标准对国民经济和全球市场的影响日益深远,一些研究技术经济学的专家学者,试图从经济学的视角去考察技术标准和产业标准的功能和经济效应。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卡茨和夏皮罗(Katz and Shapiro),卡布拉(Cabral),萨隆(Saloner),阿瑟(Arthur),斯旺(Swann)。在他们的研究当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首先,认为技术的标准化和兼容性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实现标准化可以产生网络效应,于是厂商会有不同的定价决策。此外他们对标准化进行了福利分析,认为标准化的实施可能锁定次优技术标准而不是最优技术标准。他们同时还认为对于掌控较多的用户群或者较大网络规模的企业而言,与竞争对手实现技术兼容会带来少量的产品增值,却几乎不足以补偿由于对手市场地位强化而带来的租金损失;如果企业本身拥有的客户群或网络规模小,则实现产品与强者的标准兼容,则会获得市场份额扩大而带来的收益。其次,从经济学中的“干中学”理论出发,延伸得出技术的“干中学”能够产生事实标准。导致报酬递增的不同因素有时候对分析结果发生影响。例如,分析时假定采用者不能将使用技术的收益内部化。反之,如果去掉这个假定,即某个企业可以将学习上的收益内部化,那么它就可以充当标准的发起人,采用低价来鼓励标准的采用。

    此外,当中的部分人还使用了一种随机模型,来分析无发起人情况下的技术竞争。他们认为尽管存在技术随着采用者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的报酬递增现象,但是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标准很可能不是帕累托最优解。在早期影响采用决策的偶然事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标准的选择,并进一步决定了不同的市场份额。对标准的经济效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包括降低交易费用、鼓励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竞争和国际贸易等。其中,特别指出兼容性标准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无效创新造成的损失。

2国内关于标准及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有关标准及标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其一,是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标准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出加快我国某些具体产业标准化进程的对策建议。这当中观点较为鲜明的学者有,杨立雄,林强,杨杜,谭静,朱彤等。

    他们在各自的文献著作中所形成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指出标准是一种规则,谁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谁就占有了主动地位。虽然厂家在技术、产品、价格等诸方面都可以大做文章,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制高点还是在于标准,同时还认为标准是一种自主知识产权。指出世界级领先企业不是靠卖力气、卖产品、卖技术,而是通过卖技术标准和市场经济中的游戏规则获取利益,它们通过商业化的、战略性的创新和运作标准或规则获得超额利润。标准的本质不是技术,而是权利。

第二,分析高技术企业的竞争正在由产品竞争发展成为标准竞争的现象,论述了这是在市场全球化的环境下大企业实行技术领先战略的必然结果,同时分析了与标准竞争相伴随的组织创新的形式和作用。他们认为长期保持技术领先的企业可以先行确定自己的技术标准,并通过先行技术发布和尽早抢占市场份额,使得自己的标准成为事实标准,继而成为本国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

第三,指出标准在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传统的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标准不含有知识产权的内容,它不仅能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供求双方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还能作为企业创新的本,降低供求双方在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能够作为企业创新的起点和平台,加快企业创新步伐,刺激系统产品的组件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ICT产业出现了标准“私有化”的趋势。这一趋势既为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动力,也产生了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因素。

    此外,学者谭静以“标准联盟”的概念在国内众多研究中脱颖而出,指出标准联盟是现代企业参与产业标准竞争的重要形式,分析了行业内的多家企业联合组建标准联盟的动机,但是对标准联盟组建动机的解释仅从实际行业出发,未能充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其二,是运用传统经济学分析工具以及博弈理论系统研究标准的形成机制,以及不同情形和条件下的标准竞争策略、结果及对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吕品,夏大慰,冯根福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有从网络外部性的角度,运用博弈的方法对有发起人和无发起人情况下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的一些策略和结果进行了比较规范的理论分析。

    有人从完全信息下的静态标准竞争产生的三种可能性(即:技术标准市场不存在,个体标准并存和强势标准阻止弱势标准进入三种市场格局)出发,指出标准的竞争最终表现为标准产品的竞争,标准化扩大了相同技术产品的网络规模,提高了每个消费者的网络效用,但是减少了消费者市场选择的机会。由于拉大了部分消费者实际消费产品与理想产品的距离,标准化可能降低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进而降低了社会福利。

还有的通过构建网络竞争—合作—扩展分析模型,演绎了技术标准的形成机制,并揭示了标准形成和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效率。并得出:由市场机制形成的信息产业标准,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可能是无效率的;网络竞争必须以网络合作为前提,而建立在网络竞争基础上的网络合作不会降低社会福利,网络合作的基础是技术标准化。此外,还指出:在网络外部性强烈的领域,政府对标准化的干预是有效的。

2.2与体育有关的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2.2.1国外有关体育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在欧洲体育标准化程度比较高,不仅有通用的国际标准,还有欧盟标准和国家标准。在体育领域中的体育、设备和器材等方面的很多标准都有了ISO国际认证,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安全标准已逐渐成为很多地区,很多国家管理体育事业的强制性标准。如体育标准化在奥地利的温泉游泳度假村的一个温泉馆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温泉游泳中心的水质,水温到游泳馆的设施和设备的质量和规格,从保障游泳人员安全的各种设备的标准到对救护救生人员的各种要求,甚至是专业教练和救生人员的雇佣和上岗,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并有一套完整的检查和监督标准化落实的程序与方法。奥地利对滑雪用的各种索道和设备的标准化也有严格的规定,就连出租的滑雪板等各种器材都有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2.2.2国内有关体育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从查阅的相关资料来看,体育作为一个行业,它的标准化概念还没有提及。但是在体育事业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标准。比如: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对一些体育活动设施的规定;群众体育中的群众性健身锻炼达标标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标准;竞技体育中的教练员、运动员等级标准;学校体育的中小学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体育产业中关于保龄球馆的星级标准等等。另外,还有ISOGB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标准等。这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体育事业内部混乱、无序的状态,有力的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规范发展。

当前我国体育标准化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2年国家相关部委(含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审定GB/T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总则》,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招标的软科学课题中,就有《体育服务标准化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化》的课题研究;还有,《竞赛组织管理标准》,已经由科技部在2002年立项、国家体育总局承担。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与日本国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在北京签订“体育设施标准技术合作伙伴”协议等等。我国在1998年和2003年分别制定了国家标准《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7498-1998)和《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03),为规范我国健身器材的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 2006年开始,文教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就开始着手健身器材产品的系列性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并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7年第四批和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于20089月完成了9项健身器材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批准发布和出版发行,并将于201041日起开始强制性的实施执行。国家标准委工业二部主任刘霜秋指出,该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不仅及时地修订了己具有10多年标龄的国家标准《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7498-1998),而且还在完全等同采用(IDT)系列性国际标准的条件下,对目前市场上各类型的健身器材均提出了《通用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对其中最常用的力量型训练器材、力量型训练长凳(举重训练器材)、健身车、跑步机、划船器、踏步机、阶梯机、登山器和椭圆训练机等训练健身器材,也提出了各自《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目前从文献资料来看,与体育有关的标准化的研究比较少,而有关体育器材标准化研究更少。虽然我国已启用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器材装备中心设立了体育用品标准化办公室,但有关标准化的工作还是相对滞后。虽然制定了一些标准,但大部分都只是单一的产品质量标准,或者产品规格的标准。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制定对实现产品最终质量起保证的标准体系。因此本人通过对我国与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的体育器材标准化工作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我国体育器材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寻找其差距的原因,并对我国体育器材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战略抉择。然后对我国体育器材的标准体系进行构建,是有重要意义的。


课题的主要内容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2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体育器材标准化的基本理论阐述

    3.1标准与标准化的内涵

    3.2标准化的结构与功能

    3.3体育器材标准化的内涵

    3.4体育器材标准化的结构与功能

4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战略抉择

    4.1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的现状

        4.1.1我国体育器材标准的数量及构成

        4.1.2我国体育器材标准的现有分类概况

        4.13我国体育器材标准类型分析

        4.1.4我国体育器材标准的标龄

        4.1.5 我国体育器材标准的采标情况

        4.1.6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的管理体制

        4.1.7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的实施和监督情况

     4.2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所存在的问题

     4.3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的战略

5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建设

5.1标准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5.2我国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建设

       5.2.1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5.2.1.1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相关概念

            5.2.1.2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特点

       5.2.2构建我国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目标和依据

            5.2.2.1构建我国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目标

            5.2.2.2构建我国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依据

      5.2.3构建我国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原则和设计思路

          5.2.3.1构建我国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原则

          5.2.3.2构建我国体育器材标准体系的设计思路

      5.2.4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体系的基本框架

6结论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01-----20113月完成

2010.01-----2010.05  课题论证,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文献研究;

2010.06-----2010.07  专家访谈,并整理资料;

2010.08-----2010.12  理论研究,成果整理,完成初稿;

2011.01----2011.04   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

研究对象:

以我国体育器材标准化的基本理论为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对2000----2010年论文进行检索,并在超星数字图书馆和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询有关书籍。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资料进行合理地搜集并分类整理,了解当今体育器材标准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与趋势、历史与现状,为本文的理论分析提供基础和依据。

2)专家访谈法

根据论文中的有关理论、观点等问题,广泛的向专家、学者请教。通过与专家的访谈,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文章提供材料,为问卷设计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保障,同时纠正论文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3)对比研究法

通过对我国与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的体育器材标准化工作进行对比研究,从价值选择、技术选择、政策选择三方面来分析我国体育器材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寻找其差距的原因,并对我国体育器材的标准化工作进行战略抉择。

4)逻辑分析法

通过运用类比、演绎、归纳、分析、推理等逻辑学方法,结合社会学、管理学、体育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敏华,周玲玲等编著.标准化教程[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7

[2]李春田主编.标准化概论(第四版)[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7

[3]文达化著.标准化科学技术[M].科学出版社.1994.3

[13]杨杜.现代管理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1

[4]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编.设施、器材及用品常用标准汇编[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1

[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和中国标准出版社编.体育场所服务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汇编标准卷[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5

[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和中国标准出版社编.体育场所服务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汇编法律法规卷[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5

[7]虞锡芳.体育服务业标准化基本问题研究,硕士论文.2007

[8]单小东,李艳翎.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标准改革的进程及回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49-51

[9]张昊,陈雪玲.标准、标准化与体育.体育文化导刊[J].2004(7):6-7.

[10]史国庆.设备管理机制与标准化研究[J].煤炭现代化,2003(55):37-39.

[10]林强,阳宪惠,姜彦福.标准之战——高技术企业竞争的新热点.中国软科学[J],2000,(3):54-62

[11]谭静.论企业标准联盟的动机.决策借鉴[J],2000,(5):77-86

[12]杨杜.21世纪要打赢“标准仗”.中外管理[J],2001,(1):33-40

[14]郭斌.产业标准竞争及其在产业政策中的现实意义.中国工业经济[J],2000,(1):65-71

[15]周翼.微软垄断案的网络经济学分析.世界经济[J],2000,(10):47-56

[18]杨立雄.信息时代的标准.中国标准化[J],2000,(7):88-96

[19]李岚.信息产业中的标准竞争.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J],2002,(6):77-86

[24]吕品.网络外部性、发起人制和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科研管理[J],2004,(9):78-86

[25]夏大慰,熊红星.网络效应、消费偏好与标准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5,(5):43-50

[26]冯根福,李再扬,姚树洁.信息产业标准的形成机制及其效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J],2006,(1):99-112

[27]朱彤.标准的经济性质与功能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J],2006,(5):67-76

[1]John Gaillard,Industrial Standardization:It’s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the H.W.Wilson Company,1934,63-389

[2]M.Katz and Carl Shapio,Network Externalities,Competition,and Compatibility.American Economic Rebiew,June,1985,77-109

[3]Arthur Salvalore Torrisi,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Innovati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1998,129-164

[4]Arthur,WB,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and Lock-in byHistorical Events.Economic Journal.March,1989,97-149

[5]Paul David,Clio and Economics of QWER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y,1985,192-248

[6]Paul David,Some new Standards for 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ization in theInformation Age”,in Economic Policy and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Edited by Partha Dasgupta and Paul Stonema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75-213

[7]Joseph Farrell and Saloner,Garth,Installed Base and Compatiblity:Innovation,Product Preannouncement,and Pred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December,1986,118-179

[8]Swann.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ization.Final Report for Standard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Directorate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2000,156-184

[20]Gefeffi and Korzeniewicz,(eds).Commodity Chain and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Praeger,1994,136-339

[21]Michea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The Free Press,1990,116-238

[22]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37-70

[23]Gereffi,G..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apparel industry:Is NAFTA a curse or a blessing?Integration and Trade,2000,4(11):47-95

[28]Humphrey,J.and Schmitz,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R egional Studies,2002,9(36):1017-1027

[29]Sturgeon,T.,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Issue,2002,11(3):451-496

[30]Sturgeon,T.,What Really Goes on in Silicon Valley?Spatial Clustering and Dispersal in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Econom ic G eography April,Volume 2002,3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