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花开遍地,乡关何处?—关于《茉莉花》历史渊源研究文献的综述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5日


关于同宗民歌渊源为何这一问题,是我国音乐界在文化寻根方面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有不少学者就此问题进行探究并付之成果。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的若干子体民歌群落。被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同宗民歌有很多,如:《孟姜女》、《剪靛花》、《茉莉花》、《五更调》、《凤阳歌》、《放风筝》、《八段景》等等。此文笔者将以对同宗民歌《茉莉花》溯源的文献为基础,对这些文献做一初步的梳理。   

本文要梳理的对象主要是1982年最早对《茉莉花》进行历史渊源研究以来公开发表在全国音乐类七大核心期刊曰与核心期刊外其他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学报圈上的文献。笔者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以“茉莉花”、“鲜花调”、“同宗民歌”为主题分别进行检索,逐条进行浏览后,有关《茉莉花》的历史渊源研究的文献有5条。以下笔者将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研究的模式,以时间和空间为切入点,对此5篇文献做一初步的分类。   

对于《茉莉花》渊源的探索基本上从空间的角度来进行,在笔者检索到的5篇文献中有4篇是探索《茉莉花》源于何地的,只有1篇是探索其源于何时的,而将二者同时进行研究者尚未见到。《茉莉花》最早出现的时间在学界已成为一个共识,即在国际上最早为由约翰·巴罗所著并在1805年出版的《中国游记》中的以五线谱记谱的《茉莉花》,在国内最早见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木刻本《小慧集》中。由于此种共识,所以撰文研究《茉莉花》源于何时的文献少而见之。2003年扬州市政协在五届一次会议上率先提出将《茉莉花》作为市歌的一号提案后引起了江苏各市“你争我抢”的局面。各方本着民歌“采集地”和“流行地”并非其“发源地”的原则,举史料之佐证,或证据确凿或捕风捉影,不论理直气壮者或理屈词穷者,均目的明确地要把《茉莉花》归于自己名下。由此产生了许多关于《茉莉花》源地的争论,以下笔者将对上表5篇文献进行一一述评。    

一、对《茉莉花》进行时间渊源探索者    

此类的文章仅有《<茉莉花>最早的曲谱文献》一篇,该文中对于《茉莉花》最早的曲谱文献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国内方面,将《小慧集》中的《鲜花调》曲谱列出。国外方面,将《中国游记》中的《茉莉花》曲谱列出。认为此两者即为国内和国外最早的《茉莉花》曲谱文献,另外,作者还提到了何仿先生在南京六合县对《茉莉花》的采录及后来的整理。该文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首次对《茉莉花》最早的曲谱文献进行了整理,让人们了解到此歌最早的曲谱出自何处。    

二、对《茉莉花》进行空间渊源探索者    

第一,北方说。此说的文献有《<茉莉花>的地理属性》一文,该文将江苏、湖北、西北、东北四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茉莉花》进行比较,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渊源研究。作者将四首《茉莉花》进行分析后,发现四首《茉莉花》都具有汉族北方音乐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首《茉莉花》都是北方汉族民歌的上下句结构而非南方的有对比性新材料和再现的“起、承、转、合”四句式结构,另外四首《茉莉花》的上下句终止音的关系均为四度,不符合南方上下句终止音为五度的特点。作者所提出的观点相当新颖,因为江苏《茉莉花》传唱最广,易于让人们以为《茉莉花》肯定是南方民歌。但笔者认为对《茉莉花》进行南方或北方地理属性的探索时,不宜将前人总结出的南北方音乐特征视为“圣经”,也不宜仅仅进行音乐形态上的对L匕即下结论,还应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一并分析。文章为《茉莉花》的渊源探索提供了新观点,让人们意识到《茉莉花》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北方音乐的一部分特点。    

第二,江南说。此说的文献有《<茉莉花>花开何处?》,该文介绍了关于《茉莉花》源地的三种说法。后作者分析了《小慧集》和《中国游记》中《茉莉花》的曲谱并与其他地区流传的《茉莉花》进行了比较,得出此歌的源地当锁定在江南一带。    

第三,印度、阿拉伯说。持此说的文献有《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该文主要是探讨《茉莉花》之流变,但笔者将其归在历史渊源研究是由于此文在开头便说道“究其历史渊源,茉莉花约在一千多年前由阿拉伯和印度传入我国,最早见于福建、广东,三百多年前传到苏州、杭州、扬州一带。”笔者对于此说较为诧异,也觉新奇,所以将此篇文章也列为一说。    

第四,无法寻找源地说。此说的文献有《江苏民歌<茉莉花>究竟属于谁?》,作者在文中首先否认了六合是《茉莉花》发源地之说,再结合小调类民歌流传的特点和《茉莉花》在江苏流行的实际情况,认为其源地是无法确定的。其后作者对泅阳、扬州、盐城等地的《茉莉花》进行了比较,还将泅阳的《茉莉花》与折子戏《打花鼓》中的《鲜花调》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结尾拖腔几乎是相同的。该文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关于《茉莉花》源地之争中独树一帜,认为此歌无法寻找源地,是属于人民的。作者在文中采取了运用于本体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和用于渊源研究中的比较方法。作者敢于对《茉莉花》的采录者何仿先生产生质疑,这种治学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茉莉花》之源地还不止这几说,笔者所知的常见的就有三种说法:扬州说、凤阳花鼓说和山西五台山说。但笔者在此次所限范围的检索中没有发现关于此三说的文献,此处也不作详细说明。    

另外,再按历史渊源研究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分类的话,又可以分为曲目考证、曲调考证、曲目考证和曲调考证并用三种,运用曲调考证来进行研究的文献占绝大多数,而单用曲目考证者为零。传统音乐是“活态的”,如果试图探索某音乐品种的本源,仅仅从曲目、文字上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民间音乐“移步不换形”的发展规律,从其形态上来入手是最具说服力的,但仅从其形态或本体上来追根溯源也是不够的,还需结合史料、文化、背景,才能整体进行把握。    

另外,笔者也在这些文献中发现一对说法不一之处。关于巴罗《中国游记》中歌词的方言属区,《江苏民歌<茉莉花>究竟属于谁?》一文认为其中的歌词是用英文标注的广州方言,《<茉莉花>最早的曲谱文献》一文作者说道“从注音来看,无疑是北方话语系。”孰是孰非我们还不得而知,此问题还需学者进行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另一还需继续研究的问题是关于《小慧集》的编纂时间。此5篇文献中提及《小慧集》的有4篇,其中3篇认为《小慧集》是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由“贮香主人”编纂,《芳香四溢的茉莉花》一文的作者将清道光十七年错算成1838年。《江苏民歌<茉莉花>究竟属于谁?》一文说道《小慧集》有两说,分别是清道光元年(1821年)和清道光十七年。笔者在古籍图书网上查阅的《小慧集》的编纂时间为清道光元年。    

总结这5篇文献,多为对《茉莉花》进行空间渊源的探讨,多采用曲调考证的方法。    

关于《茉莉花》源自何处的问题,由于其流行于全国各地,这些《茉莉花》和而不同、多样统一,既保持着某些统一的特点,又受到当地文化传统和其他音乐品种之影响,统一中存在着其独特性,所以要进行《茉莉花》历史渊源的探讨,在如今缺少历史文献记载的情况下,其乡关为何处恐怕难以确定。但最重要的是《茉莉花》花开遍地,保持了文化多样性的统一,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哉言来说明《茉莉花》在祖国各地的传唱再合适不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