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现象的技术哲学特征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1日

手机依赖现象在国内外普遍存在,人们逐渐习以为常。然而有些统计数字和典型案例一旦公布出来,还是令人震撼、令人深思的。手机依赖现象在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相当突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 31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5.1%,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手机功能逐渐从碎片化阅读、聊天等相对简单的应用,向粘性较大、时长较长的视频和商务类应用发展。手机网民平均每天累计使用手机上网时长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22%。随着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和APP的丰富,使用者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还会不断延长。一些人在开车时仍在不停地看手机,由此导致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全国多地统计数据表明,开车玩手机已经取代酒驾,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杀手。2015年全国共查处此类案件40.3万起,因分心看手机导致的交通事故72726起,占事故总数的 37.98 %,造成21570人死亡,769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4.58亿元。有人洗浴时边充电边看手机被电击死亡,有人为获得“点赞”去冒险自拍而丧命。中央电视台就曾经播出一位女士低头看手机,不慎跌入河里被淹死的视频。    

手机依赖现象在国外也相当突出。2013年在德国召开的数码科技会议公布数据显示,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150次,即除休息时间外,平均每6分半钟就要看一次手机。英国一项调查公布,有60%的年轻人和37%的成年人认为自己对手机“高度上瘾”,其中,60%以上的人睡觉也拿着手机,30%以上的人在走路时会不断查看手机。使用者的手机依赖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而且已经深入到潜意识之中,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反常现象的存在,并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状态。    

从技术哲学角度看,手机依赖现象的典型思想特征是使用者的自主与不由自主并存,而使用者往往并未意识到这一特征的存在。表面看起来,使用者是充分自主的,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使用手机,与什么人联系,参与什么话题,完全取决于自己。但是使用者却又不由自主地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使用手机,仿佛受某种“魔力”驱使,而此时自主性似乎不起任何作用。正因为手机功能同时带来了使用者的自主与不由自主,才在介入人际交往时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手机依赖现象的这种特征,是人机关系在信息时代进一步复杂化的体现。后现象学技术哲学为思考手机依赖现象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值得深入探究。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