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离不开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5日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的精神文化。人文关怀首先是由欧美的护理专业研究团队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护理概念,其目的在于面对身患绝症的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的时候,跳出医学的范畴,用更加人性化的医护方法,从心理感觉上让患者走出绝症的阴影,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医学目的。随后,人文关怀的概念逐渐被运用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由此可以看出,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的发展和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而医学人文关怀来自于医学人文学这样一个学科。    

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是人类的一种意志、情感、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等然而,在中国,临床人文关怀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医学人文的发展整体上并未与医学技术的发展同步。如何将人文关怀用到临床医学的医疗实践中,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

1从历史发展来看    

医学是人类与大自然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医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人文医学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可见,人们对医学看法不能仅从自然科学角度,而应同时注重医学浓郁的人文性质。    

中国古代南齐阳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这表明“仁爱’“达理”是医者的必备条件,医者从来都是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典范。    

历史表明,古代行医者的医疗行为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温情。20世纪以前的医学进程比较缓慢,医者只能凭借有限的药物和经验,为病人解除病痛。近代中国医学文化的衰弱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衰弱的一个侧面。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而加以全盘否定。在医学领域,西医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普及到了全世界而成为当今医学的主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它并不能代表医学的全部。   

因此,中国医学需要回归传统道德文化。中国医学文化的回归是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回归不是复辟,而是继承和发展。中医文化正在随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发展而发展,其发展态势生机勃勃,振兴壮大的局面即将到来。

2从现实问题来看    

在大众眼里,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医生应该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职业。    

从社会关系中去理解和分析人的健康问题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病人在医务人员面前,不仅仅是疾病的载体,而且是活生生的人。现代的医学人文精神,是相对于冷冰冰的、机器化的医学科学技术与简单物质化的医学服务方式而言的。在医疗实践中提倡医学人文精神,就是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注重病人所患疾病,还要看到病人首先是活生生的、有人性的人,并有多方面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需要医护人员对其生命肌体和人格尊严给予悉心关怀和照料。

再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来看,目前对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争论,实际上就是折射出技术医学与人文医学两个不同的医学思维观点的碰撞。一些看法认为医改基本不成功,这更多是从老百姓获取医疗保障的程度来分析的;而认为医改基本成功的观点,则更多是从政治角度和经营角度而言的。保证老百姓的基本医疗是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需要,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医改成功与否更多是从政绩角度去理解的。    

再从医务人员的收入来看,中国医生的低工资催生了“以药养医,“收受红包,“大处方”等医疗乱象,严重影响了医生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将医患信任降到了冰点。医生的仁心也在这样不良风气中渐行渐远难以看到。因此,人文关怀对医患关系的重新构建有着极积而深远的影响。    

中西医力量对比的悬殊导致医疗领域的全盘西化,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中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在医疗实践中缺失人文关怀,会使各种治疗方法带来的痛苦有时远远大于疾病本身的痛苦。这些现实问题昭示和呼唤着医学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必然要回归到医疗实践中来。

3从中医哲学思辨来看    

中国医学(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传统医学,是一门人文主导型的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资源。中国古代将医学(中医)称为“仁术”,医生被称为“仁爱之士”。中医一般来说是指用中国传统手段治疗人体疾病的方法,从广义上来讲中医是一种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医在中华文化滋养中产生、发展和成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瑰宝。中医将越来越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这种大智慧对人类生命科学的伟大贡献。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医学的发展兴衰产生了久远而深刻的思想印象“医乃仁术”的儒医理念,就是儒家思想与伦理的重要体现。    

中国传统医学无论其价值准则还是行为规范,都贯穿着对人本身的关怀,如“医生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就是最真实生动的写照。中医经典之作《黄帝内经》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于人。”中医自然哲学的基础是元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而这些都离不开朴素的哲学思辨和人文情怀。    

中国享有“人文学术之邦”的美誉,人文关怀一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涵。中医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医疗活动是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着对病人的尊重、关怀,主张与病人进行情感的沟通,充分体现了“医乃仁术”的基本原则。所以说很多中医学的观点本身便具有浓厚的人文因素。中医学的基本观磷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注重的就是从整个人体的角度来进行诊断和治疗,注重根据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的"VIP”式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是人学,是文化的产物,中国医学文化也即中医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子文化之一。中医文化的人文哲学思想,符合医学科学发展观,其理论基点是医学的人学本体论。中国医学的医德、医道始终是中国医学文化的核心,自古就有医者仁术、医者佛心之说,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本体论。

4从西方医学经验来看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并由此指出“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在他的医学誓词中具体阐述了医生仁爱的观念:“吾将竭尽吾之能力与智慧,以己之才帮助病患;戒用医术对任何人等以毒害与妄为。吾将以纯洁与神圣为情,终生不渝。无论何时登堂入室,吾都将以患者安危为念,远避不善之举。”誓词己成为一代又一代医生的行为准则和人文关怀宗旨。    

传统的希腊医学关护性和照顾性的特色很明显,主张“知道谁生病比知道生了什么病更重要”。西方医学把希波克拉底“为病人谋取利益”的理念作为医学活动的最高标准。西方医学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最为原始的两个源头来自两希文化即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      

从西方医学文化的另一个历史渊源看,西方医学文化也是对希伯来医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希伯来医学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宗教与医学的密切结合。鉴于当时希伯来民族的知识水平,希伯来医学文化中包含着浓厚的宗教因素。从西方医学哲学思想来看,天下万物都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这是西方自然科学分析法的哲学基础。西方医学研究问题,偏重于结构还原、解剖分析和实验比较。西医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然后再以简单因素的性质去分析说明复杂事物。    

在西方,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也曾经有过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融洽结合。由西医发展而来的现代医学的发展,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在医疗领域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为准则,以显示人类存在的品质价值和社会人的整体意义,最终实现医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的有机统一。        心身医学又称心理生理医学,是研究精神与躯体两者相互关系及有关疾病的学说,它的兴起使人们认为不仅有躯体疾病,也有心身疾病,把心理社会因素与人的疾病发生发展和躯体病理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了,使得人们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能单纯采用生物医学方法,而同时要兼顾心理治疗和社会学干预。心身医学的产生是医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标志着医学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日趋全面和完整,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事实上,目前在中国甚至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门诊医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在大部分临床医生都是按现代医学思维模式行医,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器官、疾病、化验、检查,然后是下结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医自古以来在人文关怀上的作为要比西医做得更好。因此,如果在临床实践中将人文关怀引入到门诊治疗,对于中国医生来说,是重拾曾经遗落的文化的过程,并非从零到有的摸索,这将是中国发展医学人文的重要优势。临床人文关怀的复兴使医学人文关怀重新回到临床实践领域,这不仅是世界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对改善当前中国紧张的医患关系和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己不是细菌、病毒,而是不良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同情之心、怜悯之心和关爱之心上,体现在无论何种情况下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医学人文关怀能力是医务人员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能力,专心、细心、贴心、耐心、诚心地关爱病人是这种能力的具体表现。医务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职业冷漠。人文医学知识的缺损,甚至会影响医学从业人员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    

医疗质量的根本在于医务人员的素质,医务人员的素质根本则在于人文素质。所以,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而且要培养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医学人文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和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