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方式路径分析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31日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融合形式比较少,被广泛认可的社区与学校体育融合的方式也几乎没有。曾有过学者提出过学区体育的概念,认为既然行政安排上各个地区会根据学校所在的位置划分相应的住宅小区为本学校的招生来源,那么就可以采用同样的模式对于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建设也按照这样的行政划分、学区划分为基础来开展体育活动。并且针对这种学区体育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方案。也有学者针对体育俱乐部这一体育产业形势进行过研究,推崇从体育俱乐部角度出发,建设符合社区与学校体育共同发展的新型俱乐部形式,充分的探索与深入思考俱乐部的潜力,通过俱乐部形式解决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问题。但在经过对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现状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之后认为,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但无论是哪种融合模式都需要从体育场地、体育场馆的运营与使用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以社区为主体的融合方式

众所周知,社区体育承担着增强社区居民体质,丰富社区居民闲暇文化生活的任务。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于身体健康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产生了健身会所,瑜伽中心等不同形式的盈利性社区俱乐部。一方面应运体育产业市场要求,给自己创造一种盈利方式。另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强身健体,丰富增加闲暇时间活动的选择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但这仅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种俱乐部形式。根据俱乐部创建的目的可以分为盈利型体育俱乐部和非盈利型体育俱乐部,盈利型以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消费需要而创建,以盈利为目的;非营利性俱乐部通常为关系较为熟悉的同事,朋友等通常以特定的运动项目为纽带相互组织进行的运动组织形式,但与其称为俱乐部不如说是体育活动的小团体。通过社会俱乐部的形式对于学校以及公共体育服务设施进行管理与利用是现阶段世界上普遍认可的一种管理方式。

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在实施体育场地管理方面,俱乐部为主要的方式。美国的学校体育管理就是与俱乐部等外部体育组织形式合作,形成联合管理共同使用的方式。其中,对于场地设施,俱乐部与学校签订租约,俱乐部成员就可以使用学校场馆和设施,而群众要使用学校设施,则可以加入俱乐部会员。

以俱乐部形式进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强化融合需要对现有的俱乐部形式以及学校的权责划分有着明确的区分,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并要注意相应问题。

首先,确定管理内容。在对于学校体育场馆、场地进行经营管理时要注意,明确工作责任范围。学校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健身活动器材,场地,场馆划分公共活动区域。在公共活动区域内学校与俱乐部共同拥有管理权限,根据学校场地的经营性质确定主要管理权限。经营俱乐部根据学校给定的区域以及公共开放时间选择并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

其次,确定经费来源。在明确管理内容之后要注意区分两种形式的经营方式。一种是针对于广大周边居民以及本校学生公益性免费开放的公共类体育文化活动,这种形式主要是俱乐部开发体育服务产业,响应国家政策法规所进行的服务,对于俱乐部来说盈利内容较少,且要负担沉重的运营与管理支出。这一情况需要国家或地方给予补贴,或者按照国家购买俱乐部的体育服务的方式,包括公益性文化体育相关的活动,传统体育的开展,管理体育设施,负责设施的运营等,再者对于民办机构来说,通过低收费或者实行免费的方式提供体育服务。另一种是俱乐部承接的盈利性的商业服务,服务除在公休日时间承担的各类银行、公司特定的年度运动会或者趣味性活动外还可包括场馆的租用等方面,此类服务有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进行调控,因此俱乐部可以自给自足完成经营。

另外,完善管理监督机制。针对现阶段提出的俱乐部经营模式,由于包含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因此社会资本对于学校场地运营管理就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职能部门来对俱乐部的运营状态,场馆使用进行合理监督,并要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实施。学校由于接受着教育职能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因此在场馆运营上也需要满足各地区教育体育局的要求,各地区教育体育局要对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场馆的运营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及时对学校与俱乐部产生的体育活动公共区域运营发生的问题进行调和。另外,政府部门对于公共体育的购买,也要形成一定的规范性,明确购买主体和服务主体,明确政府承担的购买内容,还要加强对政府为社会购买体育服务的监管和评价。

二、以社区为主体的融合方式应注意问题

关注社区体育参与需求不断丰富实际,为学校实践创设平台

在对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中进行分析发现,社区群众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追求非常多样,但增强身体健康是人们的普遍目的占 78.3%。在增进健康的基础之上有大部分的人选择了散心解闷,女性被调查者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还包括健美体形,减肥的目的。男性 19-45 岁阶段的被调查者选择协调人际关系等等。

随着“终身体育”理念在社会的进一步深化,体育的价值内涵不断进行着丰富。最初的社区体育参与动机是仅从健身的角度出发,但从体育活动的健身性出发,与之相伴的就是社区的这一交往范围所形成的社交性。通过参与运动丰富闲暇生活,通过体育活动丰富个人生活的交际范围,社区体育的价值内涵不断的被丰富,特性也更加的丰富,已经不再仅仅是健身,更是社区的一种娱乐和社交活动。

体育最主要特征就是身体练习,只有将体育运用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发挥体育对于人们的健身作用。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主要以学习为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体育实践的发展,为了弥补这一状况,就业实习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而社区就是学生生活最近也是最大的实习领域。因此,学生可以放开在社区进行体育指导和教育,这种实习不但能够锻炼和检验自己,还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实现更好的人际交往。

尊重社区体育参与的组织形式的多样,扩大学校体育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被调查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自己锻炼、与朋友一起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自己以及和朋友锻炼的比例分别为 45.6%和30.2%,晨晚练的占比为 15.6%,剩余的为社区组织活动的锻炼,占比较小。

blob.png

这说明社区并没有形成社区体育活动的公益组织管理体系,也没有专门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协调组织。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主要是处于自发状态,而非有组织有规律的。这与社区体育组织本身的结构松散,规定不明确,来源自愿的组织形式是分不开的,另外也反映出社区体育组织的活动宣传力度不够,居民无法了解到社区组织活动的内容,时间与途径。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者的年龄构成有关,现阶段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者一般为已退休职工,年龄相对较大,因此,其组织的活动形式就很难吸引到其他年龄段的居民。

学校由于其公认的教育地位与公信力,场地设施齐全,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强大,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对于各社区体育组织,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社区体育活动来对自身进行宣传。

秉承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延伸的重要理念

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本单元,他的特点是灵活性高,没有学校体育要求严格,没有约束力。主要靠自愿参加、自发锻炼,其活动内容形式多样,这也符合了大部分人的心理特征,同时,在时间上也没有具体要求,都是通过闲暇时间自发组织,参加人群也无年龄限制,小到五、六岁,大到七、八十岁,这也构成了社区体育的复杂性,它包括了学校学生、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只要参与体育锻炼的都可以认为是社区体育成员,而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的体育技能在社区体育中展现,对社区体育健康指导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跨出校门,步入社会。社区体育也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健身和锻炼的平台,最终实现终身体育,故社区体育是小学体育的延伸。

学生个体最终将要走出校园,成为社区的一份子,在作为社区人员进行锻炼时,能够实现自身的长期锻炼,最终达到终身锻炼,而其锻炼也成为了学校体育向社会延伸的一种体现。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在社区体育中也能够通过实践得到检验。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又是全民健身的场所,只有发展社区体育,才能够为大众树立良好的健身理念,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三、以学校为主体的融合方式

以学校体育为主的强化融合形式也应当以学校与社区的体育活动场地经营与管理为切入点,但以学校为主体则需要将运营权与管理权交给学校,充分发挥学校中的体育优势来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对于日本的学校体育来说,其场地设施的管理是多部门综合管理,管理方式多样,管理主体可以是体育协会,也可以是学校校长,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建专门的管理主体,如体育委员会,交给当地居民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定期管理也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通过场地、场馆的运营权责划分就可确定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强化融合形式。

学校体育的学习为社区居民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习惯产生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形式又是人习得体育技能,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运动素质的重要途径。但仅仅依靠学校生活中的时间来达到甚至说实现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较难实现。必须依靠学校中的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才能将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进行提升,学校中的体育教学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必须走出学校走进生活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整个学校体育包括着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两个主要层次,而不同的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与形式也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强化融合形式不同,在强化融合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应区别对待中小学学校体育与高等院校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强化融合的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应以学校体育教学与活动为基础。

首先,以中小学学校体育为主的强化融合模式。以中小学学校体育建设为主的强化融合应当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活动在体育领域的作用,在满足学生完成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之上,应当充分的组织与安排各类体育竞赛形式。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就学制度以学区就学为主,学校就读学生的生活因素基本都在学校相应范围之内,因此,通过多种类多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来调动社区范围的体育活动开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的体育赛事可以向社区开放,不仅可开放比赛的观众领域,特别是在比赛的组织与规则领域可以对社区体育指导员或者社区体育组织骨干开放,通过学校的赛事活动带动社区赛事的组织,同时也增加了学校体育教师与社区体育指导员或社区体育活动骨干的交流作用。由于学校人员众多,各类组织团体形式也较丰富,少先队、共青团、教师工会等组织形式都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组织。利用多样的学校团体形式也可以带动社区人员的体育参与。

其次,以高等院校学校体育为主的强化融合模式。高等院校学校体育活动是我国高水平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高等院校中的体育部或体育学院。高校中的运动队伍基本可以代表某一地区的业余体育项目最高水平,通过这类体育人才的应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周边社区的体育文化活动水平,同时也能够解决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对于需要参加实习的高校体育生,可以让其在社区体育中进行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对社区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充分调动自身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达到知识活用,技能熟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中,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还能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高等院校的社会贡献程度。

总之,无论是以社区体育为主体还是以学校体育为主体都应遵循共生双赢的模式进行强化融合。以社区体育为主充分发挥了社区体育的力量丰富了社区体育组织形式,但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为学校体育进行教学补充,学校中不易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社区体育可以进行拓展;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场地不足,也可以在工作日这类体育场馆运营非黄金时间由社区为学校开放。以学校体育为主则充分的发挥了学校组织体育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的带动作用,通过学生为纽带,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体育活动与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体育活动向联系。把学校与教育职能部门的权利放大,并通过各种学校教学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活动延伸到社区之内。

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需要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匹配,一线城市学校的建设面积较小而周边社区配套体育设施比较丰富就可采用社区体育主导的模式;三线城市甚至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社区的配套体育活动场馆与活动器械不足,则可以通过学校为主体的强化融合模式,将经费与拨款多用于学校场馆器材建设,由学校主导向周边社区开放。

四、以学校为主体的融合方式应注意问题

学校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同时在进一步的为竞技体育提供人才。同时体育与德、智、美、劳共同组成了我国学校教育的五个方面,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现代化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进步以及我国将体育目标从重视竞技的“锦标体育”到重视“全民健身”的社会体育这一契机,学校体育所承载的体育功能就被放大开来,成为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优势

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优势来源于稳定的资金投入。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只有保证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建设更多更全面的体育设施,也提高体育工作力度等。对于学校的体育建设,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育部已经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指出要加大体育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等资源的建设发展。这一规定明确了学校在建设体育卫生方面的各种标准,也成为了学校在办学设计的一个参考,同时可以根据这一规定对学校的办学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行检查和评估。但是如何将已经颁布的相关标准进行落实,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民族特点进行开展,这一切还需要各个地市根据自己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进一步下发针对性标准。

以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为例,该学校是由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和教委批准,由北京市四博连公司投资创办的寄宿制学校。该学校由于资金来源与投资公司,学校建设目标为高教学水平,优质教育环境。这就为学校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配套的各类场馆也非常优质,学生在体育课或活动课中都能够充分的利用场地资源进行活动,培养一门或多门的喜爱的运动项目。这一切都与学校的经济投入方式十分不开的。

对于学校来说,在体育场馆面积较大,并且有大量的各种设施资源,能够满足很多体育项目的需求。并且,体育场馆只有一段时间内用来教学,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闲置,能够发挥其作用的空间比较大,对居民开放使用十分可行。通过调查相关数据得知,我国具有的体育场超过五十多万,有四分之三都属于教育系统。因此,要加大开放力度,使得这些体育资源与社区公用,形成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社区群众的体育活动参与。由于来源稳定的资金投入,学校的设施资源相对于社区中的健身路径设施可谓天壤之别。不仅有满足人们娱乐休闲的简易健身器械,还有符合人们竞技要求的篮球场馆与足球场馆等。这一切的场地规模与设施资源都是社区体育所无法想象的优势。

充分利用学学校体育方法技术优势

学校体育的方法技术优势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管理方面,二是指导方面。

首先,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管理科学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学校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将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使学校体育更好的展开。小到一次体验活动课,大到一场校级运动会,都需要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进行安排。因此,学校体育在此类赛事规划、组织与管理的科学性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发展比较完善,在各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不但项目多样化,而且项目的设计非常的合理和科学,体育技能水平较高,仪器设备更加的丰富和完善,在统一的科研上,也存在大量的且非常重要的成果,这都使得学校能够更科学全面的对社区的体育提供服务。很多群众在进行社区体育锻炼时,由于没有科学的指导,无法作出比较正规的锻炼,只能是不断地摸索,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够实现最优锻炼,影响了群众的锻炼效果。

因此,学校体育应当将其所具有的方法技术优势利用到社区体育活动的建设上来,一方面可以减少国家对于社会体育产业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完善对体育的管理,以及增强学习体育的科学持续运行。另外,对于发展社区体育,这应该成为学校的一种责任,协助各类管理系统共同完成学校与社区的发展。

进一步挖掘学校体育人力优势

学校体育人力优势相对对社区体育的发展,其人力资源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另一方面是接受体育教学,热爱体育活动的学校体育学习骨干力量。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他们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将体育知识、技能、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担任着辅导和训练学校各项运动队、参加各类比赛的任务,来组织维持“第二课堂”。因此,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左右无可替代。

北京市各个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除有本地户籍的北京市教师外,其他学校在编教师的学历与毕业院校都要求较高。因此,这类教师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与课余运动队的组织任务比较轻松,会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社区体育发展的完善上。

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体育竞赛的简单规则和比赛方法等。学生在学校掌握了这些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后,不但为自己进行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培养了后备力量。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但能自己进行体育锻炼,还能指导他人进行体育锻炼,既达到锻炼身体和娱乐身心的目的,又为社区体育提供了新鲜血液。

在学校的体育人力资源中,也有针对社区体育教学的教师,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学校体育的教学,另一方面应当还要建设和发展社区体育教育,在这些专业的体育人才的建设支持下,社区的体育建设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对社区群众才会有了更好的指导,提高群众对社区体育的参与意识和体育能力。

合理安排学校体育教学时间优势

通过对各个学校的走访调查发现,除寄宿制学校之外。学校体育活动时间比较固定,通常在工作日的早八点开始,小学在下午三点结束教学工作,中学在下午四点至五点完成教学工作。除每年一次的校运会或其他类别的庆祝仪式上会占据休息时间,其他时间相对固定。

学校通常会安排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使用一般会在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之间,跨度较大,从上午第二节课到下午最后一节课都会有安排体育课程。 对于学校体育活动的这种时间固定性,对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是十分有利的,例如,离退休人员早锻炼时间通常在学校开始教学之前,而都市上班族通常在下午结束工作之后进行。因此,利用学校场地资源设施开展社区体育休闲活动在时间需求上能够得到满足。

综合分析,学校是建立在各个社区之间的,学校是大社区的一部分。所以,学校体育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大社区的影响。对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就要从比较强势的学校体育开始。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方面学校体育具明显优势,所以,要以学校体育带动社区体育的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大社区体育的发展。社区体育的发展,是学校本身的责任,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外延,学校体育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然融入到社区体育的建设中,进而提升社区体育的发展。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