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代写之探析微电影中的叙事链条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按照电影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观点,电影叙事学主要倾向于将电影“叙事”理解为电影创作者对生活中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事件的叙述,并主张把作为一种电影技巧元素的“叙事”突出到电影本体的位置,这对于传统电影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但对于微电影,人们的看法迥然有异。有人认为,微电影一般都很短小,情节简单,无须考虑起承转合和叙事链条。对此,我亦不敢苟同。不错,相对于传统电影,微电影的叙事简捷了许多,但不等于说其叙事链条可以不清晰、人物关系可以不明了。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微电影每每在这个问题上失之粗浅草率。如爱奇艺推出的《人生如梦》,描写一个高考失利的青年,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依然努力向上;一个上了大学的青年,因为沉酒于恋爱和玩乐而无所事事,最后他原来的大学生女友毅然离他而去,并选择了那位建筑工人。虽然影片的结尾堪称出人预料、别出心裁,但人物行为的根据却颇为牵强。现实的思想藩篱是如此根深蒂固,择偶的选项岂能一厢情愿地非此即彼?看得出,还是编导的主观意志占据了上风。这几年我们在一些微电影(包括一些比较成功的影片)中,常常看到因为落水被救(《父亲》)、身患癌症(《微笑的樱桃》)、意外车祸(《彼岸花火》)而导致人的思想态度的剧烈变化,正是观念大于形象或叙事链条不清晰的表现。不是说人物态度不能转变,但转变一定要有可以转变和非转变不可的理由。叙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和意义,当我们把握不住生活本身的逻辑时,只好求助于意外事件和元素的参与,这就难免露出人为造作的尴尬。   

相反,优秀的微电影的叙事一定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如戛纳电影节获奖短片《符号》,看似一部平淡如水的爱情短片,但却被打造得精致无比。男主角杰森是一个奔波在两点一线上的上班族,白领阶层朝九晚五的单调生活几近令人生厌,直到有一天,他凭窗望见对面写字楼内的一个女孩,枯燥的生活才开始出现转机。他凝望着她,而她也报以友善。两人将言语写在纸上进行无声的交流,一次接着一次,一次比一次深人,两人的情意油然而生—就像生活的流程一样亲切、自然,如同清泉一般静静流淌。再如泰国微电影《女儿和菠萝的故事》。故事其实十分简单:因为贫穷,含辛茹苦的母亲依靠摆水果摊维持生计,懂事的女儿欲为母亲分担,但是第一天上街,她连一根菠萝冰棍也没有卖出去。女儿疑虑不安,母亲循循诱导,一个微笑,一个眼神,是亲昵,又似点拨,将母女之间的默契和真情和盘托出。片中没有大起大落,也不见说教逆转,近似原生态的叙事流程裹挟着无尽的绵绵情意直抵观众的心底,使人相信生活的力量和美好。正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真的,倘若不看介绍,你很难相信这其实是一出为泰国菠萝做的广告。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大句子、一个复杂的信息符号系统。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或由不同的叙事者、不同的叙事方式来叙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就使得创作者的形塑具有了许多的可能性。对于微电影创作来说,因为受到篇幅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叙事无疑是一道难题,但它的可能性同样是无限的,关键在于要有创新和创造。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