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回应的基本特征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5日


 (一)接纳幼儿   

 回应幼儿的前提是顺应、接纳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首先是认同的、包容的、等待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顺势引导。教学中,幼儿和教师好比在直线的两端,当幼儿不向教师靠拢时,教师必须主动向幼儿靠拢,只有双方逐渐靠拢,最终相遇时,互动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学龄前儿童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还处于发展初期,他们有时词不达意,有时还会自创词汇,教师听不懂幼儿说什么是常有的事。因此,在与幼儿互动时,教师除了要给予认同,还要给予等待。此时,教师不妨跳出固定答案的束缚,换种方式与幼儿沟通,如试着询问“你说的是什么”,或反问“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说”。每个幼儿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以及思维方式,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等待、学会宽容,顺着幼儿的思维引导,实现与幼儿的有效互动。   

 (二)着眼幼儿的生命成长   

 [案例1〕大班阅读活动《一寸虫》    

:在草丛里有谁?    

:有蛆洲、虫子、蛇……    

:草丛里会有很多有生命的东西!    

“草丛里会有很多有生命的东西!”这句话乍一听只是小结语,是对幼儿经验的提升,其实是对幼儿看待周围世界态度的一种影响。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是常见的回应方式,但小结不应就事论事,只关注当下基于课堂教学的活动目标,还要超越活动本身,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为幼儿的生命成长奠基。  

 (三)面向全体幼儿有效回应关注个体幼儿的同时,还需通过价值信息的机智提取,让其他幼儿也得到启发,找到仿效的方法,从而使个体经验变成集体分享的成果。   

 1.当幼儿的表达具有借鉴意义时   

[案例2〕小班谈话活动“我爱吃水果”   

: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吃的水果?   

:我喜欢吃红红的苹果。   

:讲得真好,不仅说出了水果名称,还说出了它的颜色。   

:我喜欢吃香蕉。   

(手做弯弯状):它长得……   

:弯弯的。    

:太棒了,她把水果的形状也说出来了!    

面对值得借鉴的个体经验,很多教师往往以“说得真好”等评价简化回应。案例2中,教师在肯定的同时及时给予了具体的评价,使幼儿的表达更形象。   

 2.当幼儿的表达趋同时   

 [案例3〕中班音乐欣赏《赶花会》    

:花园里的花都开了,谁能用动作表示花开的样子吗?   

幼儿甲的小手在下巴下张开(动作)。    

:这花朵开的真漂亮,还有不一样的吗?幼儿乙重复幼儿甲的动作,手势略小了些(动作)。   

 :哟,小野花也开了。   

 幼儿丙:我和他们不一样(将小手放在头顶上,手心相对、合掌)。   

 :这朵花开在了枝头上,不同的花开的位置也不一样的。   

 幼儿丙:这是玫瑰花,还没有全部开出来呢。   

 :春天到了,有的花全开了,有的开了一半,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呢。   

 为激励幼儿大胆想象,“要跟别人不一样”“还有谁和他不一样”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语言。在群体中,幼儿的言行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如案例3中的幼儿乙,他的手形有了变化,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了。当幼儿的表达趋同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发出“不一样”的指令会令幼儿不知所措。此时,教师的回应有的放矢,通过追问或评价等方式,帮助幼儿分析应该怎么“不一样”。案例中的回应看似不经意,实则是分别从花的大小、形状、开花的位置等多角度启发了幼儿不同的肢体动作。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