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论导引下的成人心理健康教育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7日

在新一轮社会转型的大势下,作为成人教育基础形态的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其发展的诉求与趋势正在发生重大变迁。这种变迁,不仅是对自我发展要素(包括范畴、方向、模式、内涵、行为、资源等)的重新设计,对现实存在矛盾的理性阐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多样畅想,更是对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原旨阐明与实践印证。在此意义上,本文尝试着从一个相对独特的视角出发,力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界面,通过对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目标诉求、内涵诉求、行为诉求的理论探析,对其存在的诸多现实矛盾的实践诊注,以及对其未来推进策略的可能性的思考,着力为我国成人教育基本理论体系的发展注人些许新元素。

一、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诉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穿越校门与课堂,发展重心由注重教育跨向注重成人,演化为一种惠及所有成人的社会工程。其中,它的“成人为本”的目标诉求,“教育惟真”的教学诉求,“笃行求实”的行动诉求,最为彰显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指南意义。

1.“成人为本”的目标诉求

“成人为本”作为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诉求,其核心意义就在于,它依据“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成人身心充分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理论,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涉及所有社会成员,覆盖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指出比照“在校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成人”同样具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过程和持续社会化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年人所面临的种种心理压力和危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与炽烈程度可能远胜于在校学生和未成年人,加之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和文化复兴的时代大潮,时刻都在向成年人提出种种必须与之顺应的心灵拷问,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在校学生和未成年人的专利,更是广大成人们的生存需要与法定权利。

勿须赘言,“成人为本”将大大裨益“二个推进”发展目标的重新确立。一是推进“成人”的发展。强调突破以往只关注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本身与社会宣传的局限,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全体成人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尤其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通与融会于成人学历教育、成人文化教育、成人思政教育、成人法制教育、成人岗位技能教育、成人生活常识教育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让广大成人在接受各种现代职业的锻打。二是推进社会发展。要以一种跨界的思维,把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动用现代媒介和互联网技术,以广大成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协作,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下,深人大中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农村,面向全社会开展各种“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之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从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2.“教育惟真”内涵诉求

“教育为真”作为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诉求,其依据“实用性与实效性是成人教育最为显著的基本特征”的原理,认为成人心理变迁是多种过程和事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个性强烈、角色多样、动机波动、时间不定等特点,因而,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主张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认知,在实践哲学精神的指引下,确立以提升成人心理素质为主题的教学纲领,明确以推进成人心理健康为原点的教学意识,重建一种“深人简出、内涵丰富、外延广远”的成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从理论界面而言,“三个融合”应是“教育惟真”内涵诉求的主旨所在。一是古今融合。善于把传统的成人心理教育思想融人现代教育内涵之内,尤其是把孔子的“四勿”理念,孟子的“四端”认识,墨子的“去六辟”之说,以及“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长善而救其失”等传统文化精华,纳人现代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之内,让“古为今用”成为课程结构的骨架。二是中外融合。在将百年来国外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引人教学,把国际成人教育前沿理论纳人教材的同时,还要对百年来中国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对本土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实践进行必要的理论提炼,建立一种既立足本土,顺应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架构,让“外为中用”成为教学体系建设的坦途。三是学科融合。除了拥有心理教育科学的知识之外,还要从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乃至有关自然科学等,发现和寻求更多的涉及成人感知能力、成人记忆能力、成人思维能力、成人自制能力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宽广的学科视角去洞察与诊释鲜活的成人心理世界。总

3."笃行务实”行动诉求

“笃行务实”是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诉求,其以“成人教育指为了补足正规教育、为了有目的地利用闲暇、为了适应技术变迁的需要而进行的扩充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学习活动”的理论为原点和行进空间,指出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开“成人”或“成人社会”而空谈“教育”,要以一种“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务实行动,深人复杂多变的“成人心理世界”,包括他们的劳动心理世界、生活心理世界、职业心理世界、家庭心理世界、社会心理世界、情感心理世界、闲暇心理世界、经济心理世界等等,通过有的放矢的群体调研或个体访谈,深度了解和把握他们直面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发展,而对自我、对他人、对团队、对组织、对社区、对国家、对世界所产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变化,因人施教、因需施教、因实施教,从根本上补葺以往那种只注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却忽略了成人的“存在”的缺撼。

就实践意义而论,“三心同正”当是“笃行求实”行动诉求的主要路线。一是心路的校正。在“求是”行动的要求下,促进成人对自我成长历程进行严肃的反思,在深刻了解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评价的前提下,以“定其心,应天下之变”的理念,提出切合实际的未来个人职业与生活目标。二是心态的调正。在“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行动的启发下,引导成人放弃以往个体成长过程中的成与败、荣与辱、是与非的种种心障,在汲取“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重塑自身的心理个性与心理特质,以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生成“经得住世情冷暖磨砺”的适应能力。三是心理的转正。在“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行动的引领下,促使成人个体以“乐于吃亏、敢于做事、善于容人”的心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质朴藏拙、慎言检身、淡名薄利”的心性,适时调整自己情绪和控制自我情绪;以“学会感恩、学会放弃、学会坚持”的心品,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二、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矛盾

就当前而言,要实现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诉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主要因素在于,阻碍其发展的现实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社会性与市场性、必要性与局限性、规范性与灵活性等主要矛盾的持续发酵,对其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1.社会性与市场性的矛盾

根据关于“成人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双重社会属性”的基本原理,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当负有重大社会责任,即通过各种相关教育机构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服务活动,改善广大成人发展质量,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促进成教文化延续和发展等等。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其市场性的注重远超过了对其社会性的关注,严重阻碍了它的科学发展。

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结构的失衡极易引发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格局的失衡。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各种市场化的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遍布,相关教育活动十分火爆,而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相关教育机构可能只是社会发展的点缀,相关活动或近于“零开展”,难以全面呈现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收人状况的差异必然导致成人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差异,不同成人群体的教育需求不一定能从市场需求上得到满足和体现,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经济状况的窘迫,尽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数庞大和需求迫切,却因无力支付教育费用只能作罢,无法从市场需求上真实反映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性。

从某种视度上说,发展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本是国家应有职能,离开国家责任的履行,要充分彰显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性是难以想象的。因而,只有各级政府以“服务型”政府的姿态,主动承担起组织者、引领者、推进者、实施者的责任,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群体经济状况,统筹规划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运行机制、教育布局等重大事项,从宏观层面上调控好其社会性与市场性的关系,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性才能充分张显出来。

2.灵活性与局限性的矛盾

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秉承“成人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可以依据客观条件,灵活多变”的办学特色,在诸多方面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从义理上说,就是以办学思维的灵活性去践行办学形式的灵活性,即善于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不仅从多角度去思考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思路,设计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育人模式,且一旦发现按某一发展思路或办学方式不能有效达到办学目标时,能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方式,以期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然而,在办学实践中,尽管这种灵活性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受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局限性总是困挠着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是办学范围的局限。迄今为止,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徘徊在大中城市、大中学校、强势企业、事业单位之内,县乡以下城镇和中小企业涉及不多,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农村几乎为零。与此相应,受教育的对象,也局促于在大中学校学生、企事业单位青年员工、城镇青年居民等范围之内,而那些更为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中老年人群、农民群体,由于各种原因基本被挡在范围之外,灵活性的运用范畴受到了很大限制。二是教学方式的局限。受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场地、教学师资、教学资源的限制、传统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治疗等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且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沿用以往的课堂教学、设问诊疗、群体或个体辅导等方式,缺乏以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媒介为平台,既符合广大成人学习心理,又满足广大成人现实需求,并为大多成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灵活性大打折扣。

上述矛盾或起于对成人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模糊。受某些传统思维影响,一些人有意无意间总是把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心理健康治疗混淆起来,没有深刻认识到它是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构建的重要组成,认识把握它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地认为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种有钱人的教育,或是一种对病人的教育,而这种短视与浅显的观念在社会上的蔓延,对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所造成的种种局限是不容小觑的。

3.持续性与功利性的矛盾

“持续性”作为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鲜明特征,是在“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火车头”的导向下,依据成人的心理变迁是一个“动态性、阶段性与长期性过程”的原理,指出成人的心理健康应关照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岗位能力协调发展,既要达到推进成人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又要通过心理健康去促进成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因而,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一践而就,必定是一个渐进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的过程。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这种持续性总是受到功利性的多方冲击。

一是受教育者的功利性。大多成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期望值太高,始终抱着一种“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片刻就可豁然顿悟”的主观愿望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期许或在一日之时、或一夜之间,或只言片语之内、或一堂课之上,就能达到醒酬灌顶、大澈大悟的心理境界,只对那些名号响、头衔大、时间短的项目有兴趣,而对那些按序而进、循循善诱、仰观俯察、耗时费力的规范化心理教育项目却表现整体性缄默。这种浮燥性,会使受教育者的可持续性成为一句空话。二是办学机构的功利性。一些办学机构只是把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逐利的商业活动,守着一种“小利小干、大利大干、无利不干”的功利意识,关心眼前利益超过了重视社会效益,少有机构能从成人心理健康教育长远发展和整体发展的界面上,去设计发展蓝图、提升教学质量、树立社会品牌。这种功利性,又会使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陷人困境。

上面矛盾的发生或源于成人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当是成人教育的核心价值,而满足个人或市场的教育需求则是其局部或阶段性价值,如果喧宾夺主,就会对成人教育的价值产生困惑,加大诸如浮燥性、工具性、短视性等问题产生的机率,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性与功利性矛盾不仅难以规避,很可能还会有所激化。

三、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

尽管发展曲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矛盾,但在中国文化复兴、互联网+、教育创新的时代潮流的涌动下,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又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向。

1.以“互联网+”推进体系建设

援用“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成人教育课程和专业的设置,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的变革”的原理,可以说,国家“互联网+”战略的全面实施,将有力推进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建设。它所倡导的新思维和拥有的新技术,共同推进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变迁和教育技术技能的创新,使教育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将更为科学,办学布局和机构设置将更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推进办学认知体系建设。既要以“互联网+”行动所倡导的“跨界思维”,去重新廓清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办学思想,在“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的认识下,实现办学思维模式的大转变,从大世界、多角度去深刻把握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与未来,并以此设计充满创新意义的发展规划,同时,还要以“互联网+”行动特有的“穿越思维”,主动把传统办学思维转化为开放性办学思维,以“穿越时空、穿越地域”的意识,去重新审视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办学目标和办学动机,从根本上消解以往受原有认识或经验影响而产生的僵化思维和路径依赖,从而将“注重变革,敢于创新”的大思维,作为重构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办学思想体系的认知基础。

二是推进办学组织体系建设。主张在成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互联网+”的“百搭”优势,有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技术,既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将各种文化背景不同、社会条件不同、形象风格不同、层次结构差异的办学机构,进行混合布局,生成个性鲜明的社会化办学组织体系。同时,又可遵照因需施教和因地施教的原则,以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农民工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终身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形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管理资源、师资资源进行重新匹配,实现主体要素在社会模块中的覆盖与渗透,生成一种“扁平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的组织体系与生态模式。

2.以“中国文化复兴”推进课程建设

“社会文化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对成人教育的需要”的基本理论看,中国文化复兴对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建设可谓意深韵远。中国文化复兴就是要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上,依靠文化原动力、拉动力和创新力。因而,尽管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中国文化复兴大潮的推动下,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将被打破,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

一是课程内容更适应成人的审美心理。中国传统文化总是与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尤其是儒、道、佛三家学说所蕴含的丰富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观、“道法自然”的行为观、“阴阳平衡”的动态观、“中庸之道”的平衡观、“至中和”的人世观、“内省自悟”的协调观、“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前瞻观、“消愁怡悦”的调适观,以及“和合”文化思想、“心学”文化思想等等,都可以转化为现代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直接激活成人们对于传统心理文化的记忆,使他们能以一种“似曾相识、触物兴怀”的审美观念,去欣赏、鉴别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

二是课程表达更符合成人的学习心态。“大道至简”是传统文化关于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表达,它不仅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文化积淀,还要求教育内容的表达要符合成人的学习心态。换而言之,就是要对博大精深且深奥枯燥的课程内容进行归纳与重整,组合一个比原教学内容更人文、更简约、更有趣、更完整的新课程结构体系,以激活成人们在童年时代先期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和知识,激发他们敢于面对自我心理症结的勇气,唤起他们主动构建有自我特征的心态语境的热情,使听课者和授课者都把成人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作为一种“触及灵魂又赏心悦目”的人生骚站。

3.以“人才兴教”推进师资建设

比照“成人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理念,我国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十分复杂,直接面对的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形形色色的群体与个体,他们之间不仅年龄、素质、背景、性格、思维、情趣、动机、要求差异很大,且健康人群与存在心理问题人群混杂。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成人心理健康教育从业队伍建设十分滞后,不仅基本人才队伍散杂,且专业人才队伍,尤其是合格的师资极为稀缺,函待在“人才兴教”战略下推进师资队伍的完善。这里所讨论的“人才兴教”,并非无底线和单一性的人才招揽,而要针对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高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原则”的特殊性,既要求从业人员尤其是专职师资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职责,还要承担“心灵激励、情感唤醒、精神鼓舞”之重任,把“德能并重、强质增量”作为“人才兴教”的主路线。

一是注重专职师资队伍的“师德强质”。要求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停滞在学历、证书、知识、技能等资质合格的层面上,还须在“高尚师德、垂范师风”上倾力而为。因此,不仅要适度扩大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对现有师资队伍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大幅提升他们的从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德乃师魂”信念的导引下,开展重点诸如师德建设培训、师德规范培训、师德光大培训等系统工程,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训环境,让“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成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名片。

二是关注兼职师资队伍的“聚合增量”。鉴于业内专业人才紧缺的状况,主张通过各种渠道和路径,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师资互动与教学协作,把大中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中的那些具有较为扎实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能遵循心理教学原则,掌握心理教学技术与方法,能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解决人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力量,以一种“英雄不问出身”的襟怀,引人成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使之成为专职师资的重要补充,成为成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靓丽风景。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