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集聚对提高农民收入的影响
论文作者:同为论文网 论文来源:caogentz.com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5日

农民收人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村金融与资本要素、技术进步效率、农民受教育程度、职业教育普及率等都对区域农民收人增长具有显著影响。    

近年来,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新型区域生产经营组织体系,日益发展成涵盖经营主体、合作组织、政府部门等在内的产业联合体,通过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杨仁发对我国 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服务业的集聚能显著提高区域的工资水平,而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却对区域的工资水平产生负向效应农业产业集聚是在农村资源票赋的基础上,农户、合作社、企业、关联机构等主体在空间上不断集聚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其实现产业比较优势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民的收人水平,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朝着现代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田;品牌集聚效应能保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和销量,产业集聚形成的交易市场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政府为集聚区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扶植能够解决农业发展难题,农业产业集聚形成知识溢出等,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人水平川。

葛晓军对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的实证分析显示,发展寿光蔬菜产业集聚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姚林如、李莉通过一般均衡模型仿真分析得出沿海地区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会使农村地区产业集聚水平降低,最终导致城乡收人差距进一步扩大川;刘军、徐康宁同样认为,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因此更大,从而导致收人水平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曰。

已有研究大多关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带动作用,结论在全国不完全具有代表性。安徽省地处中国中部,农业一直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农村人日比重大,农业从业基础广泛,具有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得天独厚的历史优势和自然条件优势,其发展水平对于整体经济运行影响巨大。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试图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在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否依然能够提高农民收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农村居民收人水平的措施。希望所得结论对已有研究具有补充意义。

一、数据处理与模型设定1.数据随着产业集聚在地区经济中推动作用的发挥越来越显著,对产业集聚的定量分析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深化。本文结合数据可得性及测度方法应用广泛性,运用区位嫡法来测量安徽省农业集聚发展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15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并且第一产业区位嫡均大于1,即安徽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区域总产值比重高于全国。说明安徽地区农业产业始终呈集聚状态,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但是产值区位嫡呈逐年递减的态势,反映出安徽省的农业集聚优势正在逐年削减,这可能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生产者素质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及近年来普遍出现的土地肥力下降等因素有关。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长久以来都普遍依赖于劳动力数量,加上土地制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采用大型机械化操作,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

同时,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使得农业生产者的数量急剧减少,剩余劳动者大多是妇女和老人,也降低了生产者的素质,使得主要依赖劳动力提高农业集聚程度的安徽省逐渐丧失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些都是导致农业集聚化程度降低的直接因素。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1495607219137675.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